秦扫六合,混一宇内,始皇嬴政秉祖龙真灵,承紫微帝命,登基称帝,开万世未有之局。咸阳宫中,玄黑龙旗猎猎作响,象征着法家铁律与绝对皇权的结合已达巅峰。然,这以武力强行糅合的庞大帝国,内部却潜藏着无数危机:六国遗民之怨、百家学说之异、疆域辽阔难治……始皇雄才大略,亦深知此点。为固其“万世之业”,其以雷霆手段,开始推行一系列旨在彻底泯灭差异、铸就绝对统一的浩大工程,首当其冲的,便是那思想活跃、最不易掌控的诸子百家。
咸阳宫,麒麟殿。
始皇嬴政高踞龙椅之上,周身祖龙威压混合着法家肃杀之气,令殿内群臣屏息。其目光如电,扫视殿下以李斯为首的文武百官。
“如今天下初定,法令出一。”始皇声音沉凝,蕴含着不容置疑的意志,“然,朕闻山东之地,旧俗未改,异论纷呈!诸生不师今而学古,以非当世,惑乱黔首!丞相,此风不可长!”
李斯深知始皇心意,更欲彻底贯彻法家思想,肃清一切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因素,遂即刻出班,朗声奏对,其声尖锐如刀:
“陛下圣明!五帝不相复,三代不相袭,各以治。非其相反,时变异也。今陛下创大业,建万世之功,固非愚儒所知!然今诸生不习朝廷法令,私学而相与非法教,人闻令下,则各以其学议之,入则心非,出则巷议,夸主以为名,异取以为高,率群下以造谤。如此弗禁,则主势降乎上,党与成乎下。禁之便!”
李斯之言,直指百家私学之“弊”——以其学说非议朝政,结党营私,损害君主权威。其解决方法,更是酷烈:
“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。非博士官所职,天下敢有藏《诗》、《书》、百家语者,悉诣守、尉杂烧之!有敢偶语《诗》、《书》者弃市!以古非今者族!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。令下三十日不烧,黥为城旦。所不去者,医药卜筮种树之书。若欲有学法令,以吏为师!”
此乃焚书之议!旨在从根本上铲除百家学说传播的载体,断绝其思想传承,使天下人只知秦法,只以官吏为师,彻底禁锢民心!
殿内一片死寂。少数儒者出身博士面色惨白,却无人敢发一言。始皇微微颔首,眸中龙影一闪:“可。依丞相所议,颁行天下!”
天庭,凌霄宝殿。
昊天上帝漠然注视下界:“嬴政此举,虽为稳固统治,然手段酷烈,有伤文明传承之脉。然此乃人道内部之变,天道不直接干涉。着巡天司详细记录焚书过程中所产生的业力因果,尤其关注对人族文运之损伤。”
“臣遵旨!”仙官凛然,昊天镜光聚焦于各地郡县,只见一车车竹简帛书被拖出,投入熊熊烈火之中,无数先贤智慧结晶化为灰烬,文运光华为之一黯。
幽冥地府,功过司。
判官笔疾书,记录着因藏书、议书而被判刑、乃至灭族之人的业力:“嬴政、李斯,此举业力深重,然其秉承天命统一,业力暂由秦之国运与其个人分担。待其气运衰败、阳寿尽时,再行结算。”
无数新的罪魂哀嚎着被引入地府,其中不少是皓首穷经的儒生。
西方极乐世界。
准提道人面露悲悯:“焚书绝智,堵塞言路,此乃众生愚痴之因,亦是我佛慈悲普度之机。可令行者,於暗中护持部分经卷真意不灭,待他日缘法至时,再行显化。”
“谨遵法旨。”数道微不可察的佛光,悄然护住几部即将投入火中的孤本典籍,使其虽焚其形,却存其神。
焚书令下,天下震动。无数私学被迫关闭,百家门人弟子四散逃亡,或隐於山野,或藏於市井,或被迫屈服,将毕生所学深埋心底。思想之自由,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。
然,始皇与李斯之意,犹未足也。
不久,有侯生、卢生等方士儒生,私下讥讽始皇“刚愎自用,贪於权势”,且为其求仙药不得,恐遭责罚,遂相约逃亡。始皇闻之大怒:“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!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,欲以兴太平,方士欲练以求奇药。今闻韩众去不报,徐市等费以巨万计,终不得药,徒奸利相告日闻。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,今乃诽谤我,以重吾不德也。诸生在咸阳者,吾使人廉问,或为妖言以乱黔首!”
於是,使御史悉案问诸生,诸生传相告引,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!皆坑之咸阳!使天下知之,以惩後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