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武侠修真 > 我,昊天,开局洪荒当天帝 > 第132章 道种初萌百家始 星火散落诸子兴

第132章 道种初萌百家始 星火散落诸子兴(2 / 2)

儒家学说,自此开始走向系统化、理论化。孔子“有教无类”,门下弟子三千,贤者七十二,这些弟子将携其学说,散入列国,成为传播儒家思想的最重要力量。

宋国与鲁国边境,一处简陋的作坊内。

年轻的墨翟(墨子)正挥汗如雨,亲手制作着各种器械。他出身卑微,精通手工技艺,曾习儒术,然对儒家强调的繁文缛节、厚葬久丧深感不满,更目睹诸侯征战给平民带来的深重苦难。

某日,他于劳作间隙休息时,见一群蚂蚁搬运食物,井然有序,互帮互助,忽有所感。又闻听过往商旅谈及西方有“苦行头陀”宣扬“众生平等”、“兼爱非攻”之念,虽言语晦涩,却与他内心所想隐隐相合。

是夜,他于梦中见一浑身笼罩在柔和金光中的身影,对他颔首微笑,虽未发一言,却让他心中“兼相爱、交相利”、“非攻”、“节用”的想法变得异常清晰和坚定。醒来后,墨翟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批判儒家、创立墨家的道路。他组建起组织严密的墨家团体,奔走于各国,止战非攻,践行其说。其思想中那强烈的平等色彩与牺牲精神,虽源自其对现实的深刻观察,然其梦中所得之启迪,无疑有西方教暗中引导的影子,旨在对抗玄门影响,播撒佛种。

晋国与郑国之地,一位名为邓析的刑狱官。

邓析精于律法,擅长诉讼,却对旧有的“礼治”秩序深感束缚,认为需要明确、公开、公正的法律来治理国家。他私下传授法律知识,助民众诉讼,挑战贵族权威。

其举动,引动了幽冥地府对于“秩序”与“法度”的感应。一缕源自九幽的森严秩序道韵悄然影响其心神,使其对“法”的思考愈发深刻,提出了“事断于法”的主张,成为法家思想的早期萌芽。虽其人最终被执政贵族所杀,然其思想种子已然播下。

楚国之地,一位隐士。

其人仰观天文,俯察地理,好研阴阳五行、星象占卜之术,试图以阴阳消长、五行生克来解释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与社会王朝的兴衰更替。此乃阴阳家之雏形。其感悟天地至理时,偶得一丝天庭星部散落的残缺星图奥义,使其学说带上了几分神秘的天道色彩。

齐地稷下学宫旧址(虽未正式复兴,然学术余韵犹存)。

诸多学者在此辩论争鸣。其中有善辩者,专注于研究名词、概念与实在的关系,辩论“白马非马”、“离坚白”等命题,此乃名家之发端。其思辨之精妙,隐约带有上古截教修士论道辩法的遗风,更有一丝洪荒散修追求逻辑极致的影子。

周室洛邑,王城颓败,然余晖犹在。

一位名为苌弘的大夫,精通音律、天文,却因卷入王室斗争而遭杀身之祸。其血三年化碧,其志未酬。然其对“礼”、“乐”的深刻理解,以及其悲壮结局,深深刺激了另一位前来洛邑求学的年轻人——公孙尼子,后者后来撰写了《乐记》,深化了儒家乐论,其说亦暗合天庭对“礼乐”秩序维护的倾向。

……

星星之火,开始散落四方。老子之道、孔子之仁、墨翟之兼爱、邓析之法、以及阴阳、名、农、纵横……诸多思想,皆在此时开始萌芽。它们并非凭空产生,而是根植于春秋以来社会剧烈变革的土壤,回应着战乱、贫困、阶级变动、旧秩序瓦解带来的种种现实问题。

同时,这些思想的萌芽与发展,亦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洪荒各方势力(天庭玄门、西方佛门、幽冥地府、乃至残留的巫妖、散修影响)的暗中关注、引导与利用。百家争鸣,从一开始,就不仅仅是人间的思想盛宴,更是洪荒气运与道统之争在人间界的延续与折射。

晋楚争霸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,另一场没有硝烟却更为深刻、影响更为深远的思想大争之世,已然拉开了波澜壮阔的序幕。诸子百家,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,用他们的智慧与激情,共同谱写出一曲响彻洪荒的文明交响!
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