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武侠修真 > 我,昊天,开局洪荒当天帝 > 第130章 桓公霸业终成空 晋楚争锋启新篇

第130章 桓公霸业终成空 晋楚争锋启新篇(1 / 2)

齐桓公薨逝,停尸六十余日,蛆虫出于户。其身后,五公子争位,临淄城内甲士相攻,血染街衢,尸塞巷闾。易牙、竖貂、开方三佞各拥其主,翻云覆雨。昔日九合诸侯、一匡天下之霸府,顷刻间沦为修罗战场,霸业宏图尽化泡影。

宋襄公率卫、曹、邾等诸侯联军,奉公子昭伐齐。齐人厌乱,闻太子昭至,纷纷倒戈,杀无亏,迎太子。联军败齐师于甗地,遂入临淄。公子昭即位,是为齐孝公。然经此浩劫,齐国府库空虚,甲兵损耗,公室威信扫地,再也无力号令诸侯。齐桓公霸业,至此彻底落幕。

中原诸侯见齐国内乱,霸主权柄空悬,顿时蠢蠢欲动。一直受齐压制之南方巨楚,顿觉北进时机已至。

楚成王熊恽,闻齐乱,抚掌大笑:“天赐良机!齐桓既没,中原无主,合该我大楚扬威淮泗,问鼎周室!”遂令尹子文为帅,尽起楚师,北上伐徐,破厉,败黄,兵锋直指郑国。郑文公胆寒,背齐盟而附楚。中原屏藩,自此洞开。

然,楚之北进,岂能一帆风顺?北方晋国,历经“曲沃代翼”之内乱,终归统一。晋献公虽晚年昏聩,引发“骊姬之乱”,逼死太子申生,重耳、夷吾二公子出亡。然其子晋惠公、晋怀公相继短祚后,天命终归重耳。

晋公子重耳,流亡列国十九载,备尝艰辛,洞悉世情,更得狐偃、赵衰、先轸等贤士辅佐,其志愈坚,其谋愈深。后在秦穆公支持下,返晋夺位,是为晋文公。文公即位,拔擢贤能,明贤良,赏功劳,通商宽农,省用足财,晋国大治,国力日强。

晋文公志在继齐桓之业,称霸中原。然欲图霸,必先遏楚北上之势。楚将子玉骄狂,率陈、蔡、许、郑等附楚联军围宋。宋成公遣公孙固赴晋告急。

晋国朝堂,文武齐聚。晋文公问策:“宋人告急,舍之则宋绝于晋,救之则必与楚战。然楚惠未报,若战,奈何?”

先轸出班,朗声道:“报施救患,取威定霸,于是乎在矣!楚强,然新得曹、卫而弃齐、秦,其势可破。我可伐曹、卫以牵制,楚必救之,则宋围自解。更可联齐、秦,共击楚师!”

文公从之。遂出兵伐曹、卫,取五鹿,败楚师于城濮。文公更以“尊王”之名,献楚俘于周襄王。襄王大悦,策命晋文公为“侯伯”,赐彤弓矢、秬鬯圭瓒,赋予征伐之权。晋文公遂大会诸侯于践土,周襄王亦亲临劳军,晋国霸业由此确立。

然楚虽败于城濮,其势未衰,仍雄踞江汉,虎视中原。自此,春秋之世进入晋楚争霸之新格局。两国拉锯百余年,互有胜负,中原郑、宋、卫等国,时而附晋,时而附楚,饱受战火蹂躏。

天庭,凌霄宝殿。

昊天上帝漠然注视下界霸业更迭。太白金星奏曰:“陛下,齐霸终,晋楚争。人道兴替,循环往复。然此番争霸,杀伐更甚,因果纠缠,业力深重。”

上帝淡然道:“霸业流转,皆在天道循环之中。晋文虽倡‘尊王’,实为假周室以令诸侯,与齐桓无异。楚子僭号,然其势已成,天道亦容其存,以为制衡。着巡天司,重点监控晋楚交锋,凡有大规模屠戮生灵、或妖魔借机作乱者,依律薄惩,维持秩序即可。”

“臣遵旨。”

幽冥地府,轮回殿前。

齐桓公魂魄经审判,功过相抵,转生为一富家翁。其魂魄过奈何桥时,回望生前霸业,唯余一声长叹。

管仲之魂选择转生,其真灵携未尽之志与富国强兵之学说,投入轮回,待时而动。

鲍叔牙之魂留任地府,为判官,以其明察秋毫,断阴司之狱,公正严明,鬼魂畏服。

而那易牙、竖貂、开方三佞之魂,则因惑君乱国、酿成大祸,被判入地狱道,受尽酷刑,以偿其罪孽。

西方极乐世界。

准提道人观晋楚争霸,战祸连绵,对药师佛道:“乱世之中,生灵涂炭,正合我佛慈悲普度之机。可令‘苦行头陀’与‘慈悲行者’,深入中原战乱之地,尤其晋楚拉锯之郑、宋故地,广传‘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’之念,更可于民间宣扬‘忍辱波罗蜜’,以消其抗争之心。”

“谨遵法旨。”更多佛门行者,悄然潜入南赡部洲。

然,晋楚争霸百余年,双方皆疲。至晋悼公、楚共王后期,两国皆有息兵之意。加之东方吴国崛起,屡侵楚境,楚之后背受敌;晋国内部六卿势力坐大,公室日衰,亦无力外顾。宋国大夫向戌趁机倡导“弭兵之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