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8章 内阁的好算计(1 / 2)

就在叶展颜于北疆连战连捷,以雷霆之势解幽州之围,并强索粮草、剑指平北城之际。

数千里外的京城,关于他的一系列战报,也如同插上了翅膀,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,先后送达了紫禁城。

首先是并州晋王谋反案尘埃落定,晋王被擒,其女乐平郡主监理军政,并、雍二州平稳过渡。

紧接着,便是石破天惊的幽州大捷!

叶展颜率军北上,三日破敌,击溃匈奴十万大军,斩获无算,镇北将军韩信泽得以解围!

消息传开,整个京城为之震动!

街头巷尾,酒肆茶楼,无不在谈论这位如同彗星般崛起的东厂提督。

百姓们欢欣鼓舞,视其为护国英雄。

然而,在那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中心的紫禁城深处,尤其是在文渊阁内,气氛却截然不同。

文渊阁,内阁议事之所。

此刻,首辅周淮安,次辅张廷儒、杨廷鹤,以及几位重量级的阁臣齐聚一堂。

檀香袅袅,却驱不散空气中那股凝重与暗流涌动。

桌案上,摊开着来自北疆的捷报。

白纸黑字,记录着叶展颜的赫赫战功。

次辅张廷儒,一位须发皆白、以清流自居的老臣,率先开口。

他捻着胡须,眉头紧锁,语气中听不出半分喜悦。

“叶展颜此獠,手段酷烈,在并州便擅权专断,如今在北疆更是跋扈至极!”

“听闻他强索幽州半数存粮,视镇北将军如无物,此等行径,与强盗何异?”

“长此以往,边将寒心,国将不国!”

他刻意回避了叶展颜的功绩,只揪住其“跋扈”之举大做文章。

另一位阁臣杨廷鹤,素来与张廷儒同气连枝,立刻附和道。

“张公所言极是!”

“况且,我朝自有制度,兵事当由兵部统筹,武将统兵,文臣督师。”

“叶展颜一介内宦,仗着太后信重,干涉军政,已是逾矩。”

“如今更是携大功而骄横,若不加遏制,恐成奸佞、乱臣之流!”

他将叶展颜比作祸国殃民的权臣,其心可诛。

端坐在主位的首辅周淮安,面色平静地听着,手中捧着一杯早已凉透的茶,并未立刻表态。

他心中清楚,这些人之所以如此急不可耐地攻讦叶展颜,并非全然出于公心,更多是源于深深的忌惮与嫉妒。

并州平定,北疆大捷,这是足以彪炳史册的不世之功!

若让一个太监立下如此大功,他们这些读圣贤书、自诩为国之栋梁的文臣颜面何存?

史笔如铁,后人会如何评说?

更何况,叶展颜凭借这泼天功劳,其权势必将更进一步,严重威胁到文官集团的地位和利益。

“诸位……”

周淮安缓缓放下茶杯,声音沉稳。

“叶提督确有其……行事乖张之处。”

“然并州之乱得以迅速平定,北疆危局得以缓解,亦是事实。”

“如今匈奴虽败,然主力未损,平北城仍陷重围,此时若临阵换将,恐非良策。”

他这话看似公允,实则是在提醒众人,仗还没打完,现在动手,吃相太难看了。

张廷儒却冷哼一声接话说。

“周阁老此言差矣!”

“岂不闻‘尾大不掉’之理?”

“待其真的扫平北疆,功高震主之时,我等再想制衡,只怕为时已晚!”

“至于平北城……”

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,讪讪一笑后才继续道。

“我朝良将如云,岂无人可替?”

“依老夫之见,当立即选派德高望重、熟知兵事之重臣,前往北疆,接管军务,督师平寇!”

“至于叶展颜……可令其即刻返京述职,其东厂提督本职,亦在京中,北疆之事,不必再劳烦他了。”

这便是要明抢功劳,摘取胜利果实了!

将叶展颜调离前线,换上一个“自己人”,那么后续平定北疆的功劳,自然就落在了文官集团头上。

杨廷鹤立刻点头附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