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被添油加醋,细节被神化演绎。在一些版本里,他身高万丈,口吞星河;在另一些版本里,他化身千万,同时出现在无数世界点化众生。他成为了底层修士于逆境中坚持的精神图腾,成为了大能者探究无上大道时仰望的丰碑。闲云盟、“苟道”、正气学宫,都因与他关联,而被蒙上了一层神圣的光环。
然而,传说终究是传说。对于太虚中绝大多数生灵而言,陆凡之名,已如同那些开天辟地的远古神只一般,缥缈而遥远,是故事里的背景,是历史中的符号。真实的他,何在?
他并非不存在。
只是其存在的方式,已然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“在”。
他的意志,彻底融入了太虚的本源,与万界碑的律条一体,与那生生不息的大道同行。他成了“道”的一部分,是规则背后的默许,是平衡之下的支撑,是那无声运行的天理。
唯有在宇宙存亡的关头,当某种危机超越了石乐志等巡查使所能处理的极限,当某种存在试图从根本上颠覆万界碑建立的秩序基石时,那沉寂的太虚本源才会产生一丝微不可察的波动。或许是一缕恰好出现在关键节点的鸿蒙紫气,抚平了即将爆发的维度裂缝;或许是一道凭空而生、扭转战局的玄奥道音,让入侵的魔军心神失守;或许是一颗看似偶然划过天际的流星,其轨迹恰好点醒了某个能挽狂澜于既倒的关键人物……无人能证实这与陆凡有关,但总有一些敏锐的存在,能于那绝境的转机中,感受到一丝似曾相识的、宏大而慈悲的意蕴。
此外,便是在那真正拥有无瑕道心,于万千磨难中始终持守本真、于无边黑暗中依旧能绽放纯粹灵光的个体,在其顿悟突破、或面临最终抉择的刹那,有时能于冥冥中,听到一声缥缈的、带着些许赞赏与鼓励意味的道音,如同跨越万古的回响。
这,便是他仅存的“显圣”。
除此之外,太虚万界,再也寻不到他刻意留下的痕迹,再也感应不到他主动散发的威能。
他隐退之地,被那些知晓秘辛的古老存在,带着敬畏地尊称为——“道源海”。那并非一片具体的水域或星空,而是太虚一切法则、一切因果、一切存在的源头与归宿之所,是概念性的“根源之海”。陆凡的最终归宿,便是融入了那里,成为了那“海”本身意志的一部分,沉默地注视着,承载着,维系着。
茶馆里,说书人抑扬顿挫,讲述着古老的传奇。
“……只见那陆道主,一指便点退了太虚群雄,万界碑前,言出法随!端的是神通无量,慈悲无边啊!”惊堂木再响,满堂喝彩。
无人知晓,那说书人案几上,那杯无人动过、却仿佛永远满着的清茶,水面曾无风自动,泛起过一丝微澜。
传说依旧在传唱。
而传说本身,已归于沉默,隐于那无始无终、无边无垠的太虚深处,唯有点滴不可思议的“偶然”与绝境中的“奇迹”,还在默默诉说着,他曾来过,他曾守护,并且,他或许……一直都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