愚儿依言,怯生生地抬起头,对上了陆凡那平和深邃的目光。那一瞬间,他仿佛看到了无尽的星空,看到了万物生灭,心中所有的紧张与惶恐,竟奇异地平复了下来。
陆凡看着他,目光中带着审视,更带着一丝欣赏。
此子灵根确实斑杂不堪,悟性也看似愚钝,但陆凡却在其身上,看到了一种在那些天才身上极少见到的东西——一种极致的“静”与“韧”。他的心,如同古井,波澜不惊,外界赞誉与非议,似乎都难以动摇其根本。那份对“道”的执着,并非源于天赋带来的优越与渴望证明,而是源于一种更深沉的、近乎本能的向往与坚守,如同溪流,虽缓却不息,虽弱却不断。
这是一块被尘垢深深掩盖的璞玉。世人皆见其外表粗陋,不见其内蕴的“赤子之心”与“不移之志”。而这,恰是陆凡所看重的。他的“苟道”,他的坚守,某种意义上,正需要这等心性作为根基。
“汝名愚儿?”陆凡开口。
“是……是村里长辈取的,说小子脑子不灵光……”愚儿老实回答。
“大智若愚,大巧若拙。”陆凡微微颔首,“汝可愿入我门下?”
此言一出,不仅愚儿呆立当场,连一旁的石乐志、赵铁柱等人也都面露惊异。他们虽知师尊行事往往出人意表,但收下这样一个看似毫无潜力的凡俗少年为徒,实在令人费解。
愚儿张大了嘴,半晌,才结结巴巴道:“道……道主……弟子……弟子资质鲁钝……恐……恐污了您的门墙……”
“我之门下,不看资质,不论出身,只问本心。”陆凡淡淡道,“汝心纯净,志坚韧,此便是最上乘的资质。汝,可愿?”
愚儿看着陆凡那不容置疑的眼神,一股从未有过的热流涌上心头,眼眶瞬间红了。他不再犹豫,推开石乐志之前托住他的力量,郑重地、端端正正地跪拜下去,以头触地:
“弟子愚儿,愿拜入师尊门下!此生必恪守门规,勤修不辍,绝不负师尊今日知遇之恩!”
“善。”陆凡受了此礼,这才拂袖将其托起,“即日起,你便是我陆凡座下,关门弟子。”
他目光扫过殿内众人,最终落回愚儿身上,声音平和却带着无上威严:
“吾今日不传你无上神通,不授你仙法妙诀。只赐你《凡人苟道经》一卷。此经非修行之法,乃是修身养性、明心见性之理。何时你能于此经中,悟出‘道在屎溺间,亦在九霄外’的真意,何时能于平凡琐碎中,见微知着,守静笃致,何时,再来寻我授你下一步。”
言罢,陆凡指尖一点灵光飞出,没入愚儿眉心,正是那卷看似朴实无华、实则蕴含着他最初生存智慧与道境根基的《凡人苟道经》。
愚儿只觉脑海中多了一篇经文,文字简单,道理却似乎无穷,他懵懂地再次叩首:“弟子……谨遵师命!”
石乐志等人虽仍有不解,但见陆凡心意已决,便也上前,以师兄身份对愚儿表示了接纳与勉励。
望着那被石乐志引去安顿、依旧显得有些迷茫却步伐坚定的少年背影,陆凡目光悠远。
璞玉蒙尘,终需打磨。他播下的,或许不是一颗能立刻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,但谁能断言,这块看似粗陋的顽石深处,不会孕育出惊世的美玉?而这“苟道”薪火,也需以不同的形态,传承下去。
星辉大殿外,那些依旧在等待、在期盼的天才们尚不知晓,他们梦寐以求的机缘,已然落在了一个他们从未正眼瞧过的“愚儿”身上。命运的轨迹,往往就是这般,出人意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