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隐寺的钟声刚刚敲过,济公便揣着半壶黄酒,摇摇晃晃地出了山门。元宵佳节将至,临安城早已张灯结彩,空气中弥漫着节日的喜庆气息。必清背着个小包袱,小跑着跟在后面,手里还拿着一串刚买的糖葫芦。
“师父,方丈让您今日务必将《金刚经》抄完,您可不能再偷懒了!”必清一边吃着糖葫芦,一边不忘提醒济公。
济公摆了摆手,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街上的花灯:“抄经哪有看灯有意思?你看这临安城,多热闹啊!走,咱们也去凑凑热闹!”
说罢,他不顾必清的阻拦,径直朝着城中的元宵灯会走去。必清无奈,只得叹了口气,紧紧跟了上去。
城中的元宵灯会果然名不虚传。街道两旁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,有兔子灯、龙灯、走马灯,还有一些造型奇特的灯谜灯。百姓们扶老携幼,穿梭在灯海之中,欢声笑语不绝于耳。济公看得眼花缭乱,一会儿摸摸这个灯,一会儿看看那个灯,嘴里还不停地称赞:“好灯!真是好灯!”
就在这时,一阵尖叫声突然从人群中传来。济公和必清对视一眼,立刻挤了过去。只见一个年轻女子倒在地上,脸色苍白,双目紧闭,旁边的一盏走马灯还在不停地旋转着,灯光闪烁,显得格外诡异。
“这是怎么回事?”济公问道。
旁边一个老妇人哭着说:“圣僧,您可算来了!这是我的女儿,刚才她只是看了一眼这盏走马灯,就突然晕了过去,无论怎么叫都叫不醒!”
济公蹲下身,摸了摸女子的脉搏,又翻开她的眼皮看了看,沉声道:“她不是晕过去了,是魂魄被吸走了一部分。”
“魂魄被吸走了?”众人都惊呆了,“圣僧,您的意思是,这灯有问题?”
“没错。”济公点了点头,目光落在那盏走马灯上,“这盏灯被人下了邪术,是一盏‘魔灯’,专门吸食人的魂魄。”
他站起身,仔细观察着那盏走马灯。只见灯壁上画着一些奇怪的符咒,符咒之间还夹杂着一些扭曲的人脸,在灯光的映照下,显得格外阴森。
“这符咒是‘摄魂咒’,看来有人想用这盏魔灯在元宵灯会上害人,收集魂魄来修炼邪术。”济公皱着眉头说。
就在这时,又一阵尖叫声传来。不远处,一个小男孩也倒在了地上,和那个女子一样,脸色苍白,双目紧闭,他身边也放着一盏同样的走马灯。
“不好!还有其他的魔灯!”济公大喊一声,“大家快散开,不要靠近那些走马灯!”
百姓们顿时慌了神,纷纷四处躲避。王捕头带着衙役们也赶了过来,看到眼前的情景,立刻吩咐道:“快,把所有的走马灯都收起来,不许任何人再碰!”
衙役们立刻行动起来,将街上的走马灯全部没收。济公则走到那两个昏迷的孩子和女子身边,从怀里摸出两颗“伸腿瞪眼丸”,分别喂给他们吃。过了一会儿,两人渐渐醒了过来,但眼神依旧有些空洞。
“圣僧,这可怎么办啊?”王捕头着急地问,“要是还有其他的魔灯,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受害。”
“别慌。”济公说,“这些魔灯上的符咒都有一股独特的妖气,我可以用符咒追踪到放灯人的下落。必清,你去灵隐寺取一些朱砂和黄纸来。”
必清领命而去。很快,他就取来了朱砂和黄纸。济公拿起朱砂笔,在黄纸上快速画了一道追踪符,然后将符咒点燃。符咒燃烧的灰烬在空中形成一道金色的光带,朝着城西的方向飘去。
“跟我来!”济公大喊一声,率先朝着光带指引的方向追去。王捕头和衙役们也立刻跟了上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