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悟空的“意识”(如果还能称之为意识的话),正以一种超越光速、超越维度的方式,在无边无际的混沌本源中“流淌”。
他并非在思考,也并非在感悟,更像是一种纯粹的“存在”与“感知”。
他“看”到了构成世界最基本粒子的生灭,它们如同呼吸般自然。
他“听”到了法则之弦的振动,从创世之初的低吟到终末之时的哀鸣。
他“触摸”到了时间的褶皱,过去的因与未来的果,如同掌纹般清晰可见,却又引不起他丝毫干预的念头。
他经过了九幽血海,那滔天的杀戮与怨念,在他“空”的感知下,如同镜花水月,激不起波澜。冥河老祖那沉睡的暴虐意志,似乎察觉到了什么,微微波动了一下,却又归于沉寂,仿佛不愿招惹这无法理解的存在。
他掠过了天庭的三十三重天,那辉煌的仙宫、森严的等级、流转的仙气,在他眼中,不过是一种相对有序的混沌形态。玉帝那隐藏在最深处的焦虑与疯狂,如同水底的暗流,清晰可见,却与他无关。
他穿越了灵山的无尽佛国,那梵唱阵阵、金莲遍地的祥和景象,本质也是一种对混沌的驯化与定义。如来佛祖那深不可测、仿佛囊括了过去未来的智慧,与他的“空”静静地对视了一瞬,彼此都未有任何表示,随即交错而过。
他甚至触及了一些更加古老、更加隐秘的存在,一些自开天辟地之初便沉睡、或游离于三界之外的先天神魔、混沌遗族的意念。这些意念大多充满了古老、强大而漠然的气息,对于他这个新生的、奇特的“空”,有的投来一丝好奇,有的则充满了警惕与排斥,但无一例外,都选择了暂时观望。
在这种状态下,黑悟空(空)对于混沌大道的理解,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化着。那三块在他意识海中曾濒临破碎的道碑虚影,此刻并非修复,而是彻底“融化”了,化为了最本源的混沌道则,与他自身的“空”完美地结合在一起。
“承载”,不再需要刻意维持,万物本就在混沌中沉浮。
“变化”,心念不动,万法自随。
“秩序”,存在本身,即为秩序的一种体现。
他不再需要去“掌控”混沌,因为他即是混沌宁静的一面。
然而,在这极致的“空”与“静”之中,并非全无痕迹。
一点极其微弱的、几乎要被这无边空寂彻底同化的“杂质”,依旧顽强地存在于他存在的核心最深处。
那是一点……金色的火星。
是孙悟空本源最后燃烧殆尽时,残留的一丝……不甘?或者说,是一个被强行抹去的“自我”,留下的最后印记?它不再具有意识,不再蕴含情感,更像是一个纯粹的“坐标”,一个指向某个被遗忘起点的“路标”。
这缕金芒,在这绝对的“空”中,显得如此微不足道,却又如此……格格不入。
黑悟空(空)的“目光”,自然而然地落在了这缕金芒之上。
没有厌恶,没有排斥,也没有试图去清除。
只是……“看”着。
仿佛在观察一个有趣的、与自己既相关联又截然不同的……现象。
也就在他的“目光”落在这缕金芒上的刹那。
一种极其微弱、却无比清晰的“牵引感”,自那金芒之中散发出来,穿透了无尽的混沌虚空,遥遥指向了一个方向——
五行山!
或者说,是五行山下,那被如来佛祖佛帖镇压了五百年,早已失去灵性、只剩下顽石本体的……孙悟空躯壳的埋葬之地!
那牵引感,并非召唤,更像是一种……同源的共鸣?或者说,是这缕金芒最后的“归乡”本能?
黑悟空(空)的“存在”,在这牵引感下,第一次出现了极其细微的、主动的“偏转”。
他不再是无目的地随波逐流于混沌之海,而是顺着那缕微弱的牵引,朝着五行山的方向,“流淌”而去。
这个举动,并非出于情感(他已无情感),也非出于算计(他已无算计),更像是一种……对自身存在根源的、纯粹好奇般的……“回望”。
而与此同时。
西牛贺洲,混沌魔宫废墟之上。
如同雕塑般静立了不知多久的紫霞仙子,那空洞死寂的眼眸,极其轻微地,动了一下。
她的目光,仿佛受到了某种无形力量的牵引,缓缓抬起,越过了残破的宫墙,越过了荒芜的大地,投向了遥远的东方。
那个方向,正是……五行山所在。
一滴晶莹的、却冰冷彻骨的泪珠,毫无征兆地,从她眼角滑落。
泪珠划过苍白的脸颊,滴落在脚下的焦土上,没有发出任何声响,却仿佛带着某种宿命的重量。
她不知道为何会看向那个方向,也不知道为何会流泪。
只是心口那片冰封的荒原,似乎被那无形的牵引,刺破了一个微不可察的小孔。
一丝难以言喻的、混合着遥远悲伤与莫名悸动的寒意,悄然渗了进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