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章 无题(2 / 2)

李总看着台上侃侃而谈、逻辑清晰的林墨,很难将他与之前那个在“云巅”俱乐部被引荐的年轻音乐人联系起来。眼前的林墨,更像一个成熟的创业者,一个清楚知道目标并善于整合资源的项目操盘手。

会议结束后,李总单独留下了林墨。

“林先生,你的准备很充分,计划书也做得漂亮。”李总语气平和,但眼神锐利,“但我还有一个问题,一个计划书之外的问题。

这个项目基调沉重,拍摄过程想必也不会轻松。

你个人,作为导演和核心推动者,是否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韧性,带领团队穿越这段可能充满压力和质疑的旅程?

毕竟,资本的信心,很大程度上也建立在对操盘手的信心之上。”

这是一个直指核心的问题,关乎信念与领导力。

林墨没有立刻回答,他沉默了片刻,目光投向窗外,仿佛穿越了高楼大厦,看到了那片他采风时驻足过的、荒芜的厂区。

然后,他转回头,眼神平静而坚定:

“李总,我无法向您保证一路坦途。但我可以告诉您,推动这个项目的,并非仅仅是一腔热血或艺术冲动。”

“它源于一种‘必须去做’的冲动,源于我在北方看到的那些沉默的面孔,感受到的那种被时代洪流冲刷后依然残存的坚韧。”

“这种冲动,让我愿意去面对所有的艰难和不确定性。”

“我相信,真正有力量的故事,能够穿越时空,触动人心。”

“而我和我的团队,有决心,也有能力,将这个故事讲好。这,就是我的心理准备。”

他的回答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真诚和不容置疑的笃定。

李总凝视他良久,最终,脸上露出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赞许弧度。“很好。我们会尽快走内部流程。期待合作。”

送走李总,林墨知道,融资的大门,已经向他敞开了一条坚实的缝隙。

资金的压力稍缓,选角工作被提到了最紧迫的日程。

除了李建国,其他重要角色,如固执的李劳模、叛逆的李小军、坚韧的妻子秀兰,以及一众性格鲜明的工友,都需要找到最合适的演员。

林墨坚持“只选对的,不选贵的”原则,广泛撒网,重点筛选。

他面试了无数演员,从德高望重的老戏骨到名不见经传的剧团台柱。

这个过程繁琐而耗神,常常一天下来,耳朵里充斥着各种口音和表演方式,疲惫不堪。

这天下午,一场针对几个配角的集中试戏结束后,林墨和张毅、李梅等主创在会议室里复盘,气氛有些沉闷。

连续看了几十个演员,总觉得差强人意,要么表演痕迹过重,要么缺乏那种底层生活浸泡出来的自然质感。

“找不到那种‘对’的感觉。”张毅揉了揉太阳穴,“工人不是演出来的,是‘长’出来的。”

李梅也叹气:“是啊,有些演员一看手就知道没干过活,眼神太飘。”

就在这时,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敲响。

助理小刘探进头来,神色有些犹豫:“林导,周鹏……他在外面等了半天了,说想试试‘大刘’那个角色。”

“大刘”是李建国在车间里最好的工友,戏份不多,但却是工人阶级群体形象的一个重要缩影,性格憨直,带着点底层的小狡黠,最后也面临下岗的命运。

林墨皱了皱眉,他原本给周鹏准备的是更靠后的、青年李建国的试戏机会。“让他进来吧。”

门开了,周鹏走了进来。他一进来,会议室里的几人都愣了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