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章 海上新途(2 / 2)

签约完毕,李丽亲自送陈掌柜至码头。春风拂过她的面纱,露出一个满意的微笑。这个“保险分账制”是她融合现代保险理念与古代商帮规矩的产物,而所谓的“户部保证金”实则是她说服林一动用了家族隐秘资金——这个秘密只有他们夫妻二人知晓。

回程时,李丽特意绕道查看了正在重建的三号仓库。工匠们喊着号子搬运木料,空气中弥漫着新鲜木材的清香,黑船事件中,这里储存的两万匹丝绸毁于一旦,焦黑的痕迹至今还残留在部分墙面上。

“夫人,老爷在书房等您。”青竹小跑过来禀报,声音压得很低,“说是北方来了重要消息。”

李丽心头一紧,加快脚步,穿过两道月洞门,她看见林一正俯身在书房中央的大案几上研究一张陌生的羊皮地图。听到脚步声,他抬起头,眼角细纹里藏着掩饰不住的疲惫,但灰蓝色的眼睛依然炯炯有神——这是她最爱的一双眼睛,仿佛盛着整个海洋。“丽娘,来看看这个。”林一招手,声音有些沙哑。他今天穿着深青色直裰,腰间只系了一条素色腰带,显然刚从外面奔波回来。

李丽走近,发现案几上的地图绘制的是一片陌生海岸线,线条粗犷,标注着奇怪的符号。“这是...”

“北方来的鞑靼商队带来的。”林一的手指划过羊皮纸上的一道曲线,指甲缝里还残留着些许火药痕迹——他今早一定又去试射新改良的火铳了,“据说在东海更东处,跨过一片‘大汤’(太平洋),有一片新大陆,那里有一种作物...”他指向地图边缘的一个简笔画,“耐旱高产,亩产可达十石以上。”

李丽心跳加速,凑近细看——那分明是美洲大陆的轮廓!而林一指着的简笔画,虽然粗糙,但特征明显是玉米和土豆!她的现代知识告诉她,这些作物将在三百年后彻底改变中国的农业格局。

“这...这太重要了!”她强压激动,声音却仍有些发颤,“若能引进这些作物,北方连年饥荒就有救了。”她想起去年冬天在保定府看到的惨状——饿殍遍野,易子而食。

林一握住她的手,掌心有些粗糙的茧:“我已派人联系那个鞑靼商队,但对方开价极高,单是种子就要价五千两,而且要预付三成定金...”他眉头紧锁,“黑船事件后,我们的流动资金...”

李丽沉思片刻,突然眼睛一亮:“不如这样——我们用‘期货合约’的方式!”她不假思索地拿起毛笔,在空白纸上画出表格,现代金融术语脱口而出后才意识到失言,赶紧补充道:“就是...呃...预先订购未来的收成。”

林一先是愕然,继而恍然大悟:“你是说,我们出资赞助商队再次出海,换取新作物种子的独家经销权?”他的思维极其敏锐,立刻跟上了李丽的思路,“同时向北方各州府预售种子,收取部分定金作为资金周转!”

“正是!”李丽兴奋地点头,继续在纸上勾画,“我们可以按‘认购份额’的方式运作,比如一两银子认购一亩地的种子收成,来年按收成实物交割或折现...”

正当两人热烈讨论时,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。冷月推门而入,黑色劲装上还带着露水,显然刚从马上下来。这位女医师总是神出鬼没,没人知道她确切的行踪。

“夫人,赵元辰在北方的动作比我们想象的更快。”冷月的声音如同她的名字般清冷,从怀中取出一小包用油纸包裹的东西,“他已经在保定、大同、太原三府设立了‘福寿堂’。”

李丽接过那包东西,解开油纸,里面是一块黑褐色的膏状物,散发着奇特的甜腻气味。她的手指微微发抖——这分明是鸦片!赵元辰竟然在这个时代就开始贩毒!

“这就是他们兜售的‘福寿膏’。”冷月冷笑一声,眼角的美人痣显得格外冷艳,“号称能解百病、延年益寿。但据我查验...”她翻开随身携带的医书,指着一段记载,“此物会使人初服精神振奋,继而成瘾,久服则形销骨立!更可怕的是,已有十余位官员成了它的俘虏,其中包括太原知府赵大人。”

李丽感到一阵寒意袭来。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这种毒品的危害——在二十一世纪,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。而现在,历史似乎要提前三百年重演!

“必须阻止他。”她声音低沉如冰,“这不仅会毁掉无数家庭,长此以往,甚至会动摇国本!”

林一眉头紧锁,手指无意识地在案几上敲击:“但赵家如今有太子撑腰,直接对抗并非上策。况且...”他压低声音,“皇上近来沉迷丹药,朝政多由太子把持。”

李丽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,乌云正在聚集,一场春雨即将来临。她忽然转身,眼中闪烁着决然的光芒:“既然他要毒害百姓,我们就用真正的良药对抗。冷月,明日召集所有合作医馆的掌柜,我要成立‘惠民药局’!同时...”她从书架上取出一本密册,“是时候启用我们在北方的‘暗桩’了。”

雨点开始敲打窗棂,如同战鼓般急促。通衢天下的旗帜在风雨中猎猎作响,那上面绣着的浪花图案仿佛真的在翻涌。李丽知道,一场比黑船危机更严峻的挑战,才刚刚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