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4章 宋金议和(1 / 2)

谀词如潮,丝竹再起。舞姬的腰肢如同风中摇曳的柳枝一般,轻柔地扭动着,每一个动作都散发出无尽的柔媚。伴随着她的舞动,身上的金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咚声,仿佛是为这场盛宴伴奏的乐章。而美酒则在精美的酒杯中流淌,散发着浓郁的香气,让人陶醉其中。

然而,就在这纸醉金迷的氛围中,年轻的御史却被两个身材魁梧、孔武有力的侍从毫不留情地“请”出了撷芳阁。他像一件被丢弃的物品一样,被扔在了艮岳那冰冷的汉白玉台阶下。

寒风呼啸着吹过,穿透了他那单薄的官袍,让他感到刺骨的寒冷。他失魂落魄地坐在冰冷的台阶上,身体微微颤抖着,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力量和勇气。

阁内传出的阵阵欢声笑语,在他耳中却如同恶魔的嘲笑一般,刺痛着他的心灵。他抬起头,望着汴梁城依旧璀璨如星河的万家灯火,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悲凉和无力感。

他想起了太原城头那面滴血的狼旗,那是敌人的旗帜,象征着国家的沦陷和百姓的苦难。他想起了那些在寒风中哀嚎的流民,他们流离失所,饥寒交迫,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。他想起了李纲撞柱时那一声泣血的呐喊,那是对国家命运的绝望和对权贵们的愤恨。

他知道,那暂时停歇的黄河对岸,磨刀声从未停止。敌人正在磨刀霍霍,准备再次发动攻击,而这满城的朱紫公卿,这巍峨的宫阙,却沉醉在一场用屈辱和百姓膏脂堆砌的虚幻美梦里,不愿醒来。

数日后,金国使臣带着那份苛刻到极致的停战条件,趾高气扬地踏入汴梁城。金使在朝堂之上,态度倨傲,言语无礼,将岁币数额、割地要求、开放榷场等条款宣读得如同天经地义,仿佛大宋是战败乞降的一方。

然而,令人窒息的一幕出现了。

以蔡京、童贯为首的权臣们,面对如此丧权辱国的条款,脸上竟无多少悲愤,反而隐隐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!只要金人不再打过来,钱,可以搜刮;地,可以割让;至于百姓的死活,商路的利益,又算得了什么?

朝堂之上,虽有少数耿介之臣目眦欲裂,愤而力争,痛陈此约若签,无异于自毁长城,将大宋命脉拱手送于豺狼,他日必遭反噬!然而,他们的声音迅速被淹没。

“金人凶悍,能止兵戈已属不易!” “些许钱帛,能买来太平,值得!” “太师斡旋辛苦,方有今日局面,尔等岂能因小利而坏大局?”

最终,在蔡京“顾全大局”、“体恤将士”、“免生灵涂炭”的煌煌大义之下,在官家赵桓苍白颤抖的“准奏”声中,这份将大宋脊梁彻底打断的城下之盟,竟然被堂而皇之地通过了!汴梁城的御街上,朝廷的告示贴出,将这份屈辱的“和议”粉饰成一场伟大的外交胜利,将蔡京捧上了“救国贤相”的神坛。

“太师神威!金虏俯首!” “北疆太平!万民之福!” “盛世重现!吾皇万岁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