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雯坐进驾驶座,双手握着方向盘,深吸了一口气。我注意到,她的手势比以前稳多了——以前她握方向盘总攥得太紧,指节都发白,现在却很放松,手指自然地搭在方向盘上。发动机启动后,她慢慢松开刹车,车子缓缓往前挪,嘴里还小声念叨着:“边线对齐车头,打满右方向……看右后视镜,车身与边线平行,回正方向……左后视镜下沿对齐边线,停车……”
车子慢慢倒进库位,虽然车身离右边线还有点近,但没有压线。静雯推开车门跳下来,脸上满是惊喜,眼睛亮得像汝吉村清晨的露珠:“姑母,我没压线!刚才练车的时候,我就想着多吉大叔种土豆的样子——他种土豆时,会先在地里拉绳子定行距,再按行距丢种子,从不急着求快。我练车也一样,按步骤来,别跟边线较劲,果然就稳了!”
周教练也笑着点头,从文件夹里掏出张纸,是倒车入库的点位图:“对嘛!就是这个感觉!您之前就是太急,总想着一次到位,反而容易出错。现在有了耐心,加上在村里干农活练出来的动手能力,肯定能过。您看这张点位图,我标了几个关键的点,您练的时候对着点来,下次肯定能更稳。”
这时,悦薇拉着我的手,指着不远处的报名处:“妈妈,咱们快去报名吧!我也想早点开始学,跟陛下姐姐一起练车,一起拿证,一起回汝吉村!”报名处的窗户开着,张大姐正趴在桌子上整理资料,她头发卷卷的,戴着副眼镜,见我们过来,笑着递来一张表格:“悦薇姑娘,填好表格,交三千明币学费,再录个指纹、拍张证件照,就能办学时卡了。科目一得打满十二个学时才能约考,每天最多能打两个小时,您要是有空,今天就能开始在电脑房刷学时。”
悦薇从书包里掏出个布包——那是卓玛大姐给她缝的,蓝布面,上面绣着朵格桑花,是汝吉村的样子。她打开布包,里面是一沓明币,有一元的,有五元的,还有十元的,都是她在汝吉村赚的:帮卓玛大姐卖青稞饼,一天赚五元;帮丹增拍短视频,一条赚十元;帮次仁村长记粮仓账,一个月赚五十元。她把钱一张张数好,递到张大姐手里,语气里满是自豪:“张大姐,这是三千明币,您点点。这都是我自己赚的,不是宫里给的零花钱,是我在汝吉村干活赚的!”
张大姐接过钱,一张张数着,笑着说:“悦薇姑娘真能干!现在像您这样踏实的年轻人可不多了。我儿子跟您差不多大,还总想着让我给他钱花,您可比他强多了。”录完指纹,张大姐给悦薇办了张学时卡,卡面印着“民生驾校”的logo,她还在卡背面写了电脑房的编号:“您去三楼的电脑房,三号机位,里面有科目一的学习软件,不懂的就问李老师,他专门负责教理论,人特别好。”
悦薇拿着学时卡,蹦蹦跳跳地往三楼跑,还回头喊:“妈妈,陛下姐姐,我刷完学时就下来看你们练车!”我们跟着她走到电脑房,里面有二十台电脑,都开着科目一的学习软件。李老师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,刚从师范学院毕业,见悦薇进来,笑着站起来:“悦薇姑娘,坐三号机位吧!我给您登账号,您先看教学视频,有不懂的随时问我。”
悦薇坐在电脑前,戴上耳机,认真地看起了教学视频——视频里讲的是“山区道路驾驶安全”,画面里出现了雪山、石子路,跟汝吉村的路一模一样。她时不时停下来,在笔记本上记着重点,还举起手问李老师:“李老师,在雪山上开车是不是得换雪地胎?就像我们在汝吉村冬天给牦牛换防滑掌一样?牦牛的防滑掌是用牛皮做的,能防止它们在雪地里滑倒,雪地胎是不是也有花纹,能防止车子打滑?”
李老师笑着点头,从抽屉里拿出本《机动车驾驶安全手册》,翻到雪地驾驶那一页:“没错!你这比喻很形象。雪地胎的花纹比普通轮胎深,能增加摩擦力,防止车子在雪地里打滑,就像牦牛的防滑掌能增加它们在雪地里的抓地力一样。还有,在雪山上开车要减速慢行,跟前面的车保持安全距离,就像你们在汝吉村拉青稞时,三轮车跟在牦牛后面,不能开太快,怕撞到牦牛。”
悦薇听得更认真了,笔记本上很快就写满了字,还画了个简单的雪地胎花纹,旁边标注着“像牦牛防滑掌”。我站在旁边看着,心里满是欣慰——这孩子在汝吉村磨掉了娇气,多了份踏实,连学个科目一都能结合村里的经历,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。
到了中午,驾校的食堂开饭了。食堂里很热闹,坐满了学员和教练,饭菜的香味飘满了整个屋子。我们跟着周教练一起去打饭,食堂的师傅给我们盛了红烧肉、炒青菜,还有悦薇爱吃的玉米粥。周教练边吃边跟我们聊:“现在学驾照的人越来越多,不光是年轻人,还有不少农民和工人。上个月,汝吉村的洛桑还跟我打电话,说等秋收完了就来京北学驾照,想回去开卡车拉青稞,还想拉着三文鱼去喀则府卖。”
静雯眼睛一亮,放下筷子:“洛桑要来?到时候我跟他一起练车!我还想问问他,村里的三文鱼养殖池怎么样了,帝王蟹有没有长大,烘干房建得怎么样了。上次丹增跟我发视频,说烘干房快建好了,以后青稞和玉米就能烘干了,不怕坏了。”
悦薇也跟着说:“我也要跟洛桑哥哥学!他在汝吉村开三轮车可厉害,能拉着满满一车青稞在石子路上开稳,肯定能教我不少技巧。我还要帮他补习科目一的题,他说他最怕背题了,我可以把我的笔记给他看。”
吃完饭,悦薇又去电脑房刷学时,静雯则继续练车——这次她练的是曲线行驶。周教练在旁边走着,手里拿着根树枝,时不时在地上画个点:“看车头的右侧,跟边线对齐就打方向,慢点开,别慌……对,保持住,看左后视镜,后轮别压线……再回点方向,很好……”车子在曲线里稳稳地行驶,没有压线,静雯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,练完一圈,还主动要求再练一圈,说要“把感觉记牢”。
我坐在驾校的休息区,看着远处练车场的静雯和电脑房的悦薇,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,落在身上暖暖的。我从包里掏出母后马秀英的笔记,翻到夹着干茶叶的那一页,上面写着“无论身份高低,都得学真本事;无论走多远,都不能忘本”。是啊,静雯从之前的急躁到现在的踏实,悦薇从娇生惯养的公主到能自己赚钱交学费的学习者,这些变化都来自汝吉村的生活,来自跟百姓一起实干的经历。
夕阳西下时,我们才离开驾校。悦薇手里拿着学时卡,兴奋地跟我说:“妈妈,我今天刷了两个学时,还做了一套模拟题,考了八十七分!有几道题是关于山区驾驶的,我都答对了,因为我想起了汝吉村的路!明天我还要来,争取早点刷满学时,早点考科目一!”
静雯也笑着说:“我今天倒车入库练了十次,只有一次压线,曲线和直角转弯也练得不错,周教练说我下周就能预约补考了。等我拿到驾照,就跟小李一起去汝吉村,看看村里的变化,再帮村民们干点活。”
车子驶过民生路,老槐树叶在风里轻轻摇晃,像在为我们鼓掌。路边的商贩已经开始收摊,放学的孩子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回家,空气中飘着饭菜的香味。我看着身边两个充满干劲的孩子,心里想着:大明的未来,就是靠这样一群从基层走来、带着实干精神的人撑起来的。无论是皇帝还是公主,都得从基础学起,从实践做起,才能懂百姓的需求,才能办实在的事。
我知道,练车只是一个开始。以后,静雯会带着在汝吉村学到的耐心和实干,去处理每一件民生大事;悦薇会带着在驾校学到的认真和努力,去面对每一次挑战。而我们,也会一直陪着她们,跟着百姓的脚步,在实践里找真理,在实干中办实事,让大明的每一条路,都通着民心,每一辆车,都载着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