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 > 第134章 京北练车承旧志,雪域归来悟新程

第134章 京北练车承旧志,雪域归来悟新程(1 / 2)

均平二十九年五月十日,京北的晨光裹着淡淡的槐花香漫过民生路——老槐树枝桠舒展,新叶在风里轻轻晃,树下卖早点的张阿姨正掀开蒸笼,白花花的馒头冒着热气,氤氲出市井的暖意。我刚推开院门,就见静雯背着个帆布包站在台阶下,包面印着汝吉村百姓公社的蓝底白字,边角被磨得有些毛糙,却洗得干干净净;包侧挂着个小木车挂坠,是洛桑用青稞木刻的,还刻着歪歪扭扭的“平安”二字,那是我们离开汝吉村时,洛桑硬塞给她的。

“姑母,”她见我出来,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小木车,耳尖有点红,“我跟周教练约了今早七点练车,这是从汝吉村回来后第一次碰车,总怕跟以前一样出错,您陪我去呗?”她说话时,风把帆布包吹得微微鼓,我瞥见里面露出来的《J1A自动挡汽车操作手册》,书脊都被翻得卷了边,显然在村里时就常翻。

我笑着帮她理了理衣领——那是件藏青色薄夹克,还是去年去汝吉村前我给她买的,袖口沾着点青稞粉的痕迹,是她在村里种土豆时蹭的。“怎么会出错?”我指了指她的包,“你在汝吉村跟着丹增开三轮车拉青稞,连雪山下那段满是石子的路都能开稳,科目二的平地练车场还能难倒你?”

静雯却从包里掏出张皱巴巴的纸,是她之前的科目二成绩单,红笔标注的“挂科原因”格外扎眼:“姑母您看,去汝吉村前我考了两次都没过——第一次右倒车入库,车身右边超了线;第二次更糟,右向左出库时左边蹭了线,曲线行驶后轮压了边,直角转弯前轮又压了。周教练当时说,我要是再不用心,剩下的两次补考机会就浪费了。”她顿了顿,眼神软下来,“这次从村里回来,我总想起多吉大叔种土豆时说的‘遇到石头别较劲,顺着土性来’,练车是不是也一样?别跟边线较劲,按步骤来,或许就稳了。”

正说着,院角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,悦薇背着书包跑出来,马尾辫上还系着根粉绳——那是卓玛大姐给她编的,说汝吉村的姑娘都系这个,能带来好运气。她手里举着张身份证,崭新的,边角还没磨毛,显然是刚办的。“妈妈,陛下姐姐!”她蹦到我们面前,身份证在手里晃了晃,“我今年一月刚满十八!您说过满了岁数就带我学驾照的,今天正好一起去!我还想看看陛下姐姐练车,跟您学学怎么把车开稳!”

看着悦薇眼里的光,我想起去年冬天在汝吉村,她跟着卓玛大姐凌晨三点起来揉青稞面团,小手冻得发红却没喊过一句累。“行,先带你去京北百姓医院做驾驶员体检,完了再去驾校报名。”我捏了捏她的脸,“不过丑话说在前头,学驾照可不是开三轮车那么随意,得背科目一的题,得早起练车,还得听教练的话,不能耍公主脾气。”

悦薇立刻站直身子,学着汝吉村武装巡捕部队士兵的样子敬了个不标准的礼,腰板挺得笔直:“妈妈放心!我在汝吉村凌晨三点起来揉面都不怕,早起练车算什么!我还要跟陛下姐姐比一比,看谁先拿证,谁先开着车回汝吉村看卓玛大姐!”

我们坐着民生集社的配送车往医院赶,司机是个憨厚的小伙子,叫小吴,去年跟着王铁山去汝吉村修过水泥路。车刚拐过民生路,就见陈阳开着送奶车从对面过来,车斗里的牛奶箱码得整整齐齐,还贴着张纸条,写着“东关村王奶奶订”。他探出头,笑着喊:“朱议事长,悦薇姑娘,陛下也在啊!汝吉村的三文鱼下周就要运到京北了,我跟养殖中心的次仁卓玛说好了,给你们留最新鲜的!”

静雯趴在车窗边,笑着摆手:“不用特意留,给东关村的老人们多送点!王奶奶之前总跟我念叨,说一辈子没吃过新鲜三文鱼,这次让她好好尝尝。”陈阳应了声,踩着油门往前开,车斗里的牛奶箱晃了晃,透着淡淡的奶香,飘在清晨的风里。

京北百姓医院的体检中心刚开门,玻璃门还沾着点晨露。我们刚进去,就见王医生迎了上来——他穿着白大褂,胸前别着个钢笔,钢笔帽还是汝吉村百姓公社送的,刻着“为民服务”四个字。去年冬天,他在汝吉村百姓医院支援了三个月,帮不少老人看了老寒腿,村里的人都认识他。

“朱议事长,悦薇姑娘,陛下也来了?”王医生笑着递过三张表格,“先填基本信息,然后去那边测视力、辨色力,最后查四肢协调性,都是基础项目,半个钟头就能完。”他说话时,目光落在悦薇身上,“悦薇姑娘长这么高了,上次见你还是在汝吉村,你跟着卓玛大姐学做青稞饼,还把面团抹到我衣服上呢!”

悦薇脸一红,接过表格,趴在旁边的桌子上认真填起来。她写字时很用力,笔尖在纸上划出轻微的声响,连“联系电话”都一笔一划写了自己的铜铃号码,生怕写错。测视力时,她眯着眼睛,鼻尖快贴到视力表上,最后准确读出了倒数第二行的“E”字方向。王医生笑着竖起大拇指:“不错不错,视力好,开起车来能看清路边的标识,比你妈妈当年强——你妈妈第一次测视力,还把‘上’看成‘下’呢!”

悦薇听得咯咯笑,我无奈地摇摇头——确实有这回事,还是很多年前的事了,没想到王医生还记得。查四肢协调性时,王医生让悦薇跟着他的指令转手腕、踢腿,她动作灵活,一点都不僵硬。王医生转头对静雯说:“陛下当年查的时候,转手腕太急,差点碰倒我桌上的听诊器。现在悦薇姑娘这协调性,学自动挡肯定快,说不定比陛下先拿证呢!”

静雯也笑了,脸上的红晕散了些:“那时候没去过汝吉村,做什么都急,总想着快点做完,反而容易出错。在村里搬石头、种土豆,慢慢就有了耐心,连转手腕都稳了。”

体检完拿着报告单,我们直奔京北第一驾校。这驾校是去年皇家建设集团新建的,大门上挂着“民生驾校”的牌子,红底黄字,格外醒目。练车场铺着平整的水泥地,划着清晰的黄线,十几辆J1A小型自动挡汽车整齐地停在车位上,车身上印着“安全驾驶,为民服务”的字样。

刚进大门,就见周教练站在练车场旁,手里拿着个文件夹,里面夹着学员的练车记录,还别着支红笔。他头发有点白,却精神矍铄,穿着件蓝色工装服,袖口卷到胳膊肘,露出结实的胳膊——他以前是货车司机,跑过京北到西域的线路,后来退休了就来驾校当教练,教过的学员没有一千也有八百。

周教练看到静雯,先是愣了一下,随即快步迎上来,脸上露出欣慰的笑:“陛下,您可算回来了!您去汝吉村这半年,跟您同一批的学员早就拿证了。小李你还记得吧?就是那个想拉农产品去卖的小伙子,现在都开着卡车跑汝吉村的线路了,每次回来都跟我说,陛下在村里干了不少实事,修了高铁,建了养殖池,村民们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。”

静雯点点头,眼里亮起来:“我记得小李!他以前总说想把家里种的白菜拉到汝吉村卖,现在终于实现了。”她从包里掏出《J1A自动挡汽车操作手册》,里面夹着片干枯的青稞叶,是她在汝吉村最后一次种青稞时摘的,当书签用。“周教练,我在汝吉村每天都看手册,把之前挂科的问题都记下来了。”她翻开手册,指着上面的红笔批注,“第一次右倒车入库出线,是因为打方向晚了;第二次出库出线,是回方向太快;曲线和直角转弯压线,是没提前看后视镜——这次我肯定改。”

周教练接过手册,翻了翻,眼里满是惊讶:“陛下这笔记做得比我教的老学员都认真!连‘打方向的角度’都标出来了,行,咱们今天先练倒车入库,就按您笔记上写的,一步一步来。”他领着我们走到一辆J1A旁边,打开车门,指着座椅:“您先调座椅,记得把靠背调直,脚能踩到底刹车和油门,这样紧急情况时才能及时踩刹车。后视镜要调到能看见后轮,入库的时候才能看清边线,就像你在汝吉村种土豆时,得看清行距才能把种子丢准一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