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是巧合。”林辰眼神冰冷,“这是在销毁证据。那个‘不见了的东西’,很可能就在这批被‘报废’的设备里,或者,他们借着报废的名义,把它转移走了!”
叶知秋飞快地记录下简讯中提到的关键信息:处理时间、负责部门(当时的后勤处)、提到的“第三方公司”名称(一个模糊的、听起来像是皮包公司的名字:诚信物资回收公司)。
“这个公司名字……”叶知秋蹙眉,“很可疑。需要查一下这个公司的底细,看它是否真实存在,以及……它后来的去向。”
然而,在后续的报纸和有限的电子资料中,他们再未找到关于这个“诚信物资回收公司”的任何其他信息,它就像从未存在过一样。
线索似乎再次指向了虚无。
就在他们感到一丝沮丧时,叶知秋的指尖无意中拂过合订本某一页的中缝——那里通常刊登一些遗失声明、个人启事之类的小广告。
她的动作猛地顿住。
在中缝一堆杂乱的小广告里,她看到了一个极其简短、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注意的告示:
【寻:蓝皮烫金笔记本。于市一中旧实验室附近遗失。有拾到者,盼联系孙先生,必有重谢。联系电话:xxxxxxx】
刊登日期,距离孙国华“意外”去世,仅仅相隔两天!
“孙先生……孙国华!”王胖子失声道,“他在找笔记本!是不是就是孙晓萍的笔记本?!”
林辰盯着那条寻物启事,脑中飞速运转。孙国华在女儿死后,可能察觉到了什么,开始私下调查。他或许从女儿生前的话语、或者留下的其他线索里,知道了那个“蓝皮烫金笔记本”的存在和重要性!他刊登启事寻找,说明他怀疑笔记本的“遗失”并非意外,而是被人拿走了!
然后,在他刊登启事后不久,他就“意外”去世了。
这根本不是意外!这是一场因为接近真相而引发的谋杀!
图书馆的宁静此刻显得无比压抑,阳光也变得冰冷。故纸堆里沉默的文字,此刻却仿佛化作了含冤者无声的呐喊,穿透十五年的时光,重重砸在三人的心头。
他们不仅找到了新的线索——那个可能记录了关键信息的“蓝皮烫金笔记本”,以及负责处理设备的可疑公司。
更重要的是,他们几乎可以确信:
孙晓萍的父亲孙国华,是因为追查女儿死亡的真相而被灭口的。
这场申冤,从一开始,就背负着两条,甚至可能更多无辜生命的重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