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符针问骨 > 第八十三章 引蛇出洞

第八十三章 引蛇出洞(2 / 2)

盛祎皱了皱眉头,提出自己的疑惑,“大人,这郭戎川身为郭荣的部将,是否可信?”

“他是郭荣的亲兵营校尉,郭荣到了凉州,那由他稳住大营,自然也是没人怀疑的,至于他本人可信与否,有那么重要吗?”

楚潇潇料他有此一问,但郭戎川“朱雀卫”的身份乃是绝密,她自然不会告知盛祎。

这时,李宪也笑了笑,对着盛祎言道,“盛长史就不必担心这一点了,本王下令让其镇守大营,他就算是有问题,也不敢公然抗命。”

“是是是,王爷说的是…”眼见楚潇潇和李宪如此信心十足,盛祎虽皱着眉头,却也没有再多说什么。

“这第三步嘛…”就在这时,楚潇潇扭头看向盛祎,“盛长史,你返回府邸后,仍需不动声色…但在明日午后,你要‘偶然’发现一份‘遗落’在你书房门口的密报…内容便是关于赵铁鹰伤势好转,已经清醒过来,并且向我提及了‘悦来茶馆’和那个年轻仆役的显著特征…同时,还有另一份密报,其内容暗示孙健在狱中情绪不稳,反复念叨‘三堂主’和‘血衣堂’的腰牌…然后,你会在走出刺史府到达街角的位置发现第三份密报…是我给朝廷提交的一份关于营田署内惊现无名女尸的‘验尸格目’,其中提及了死者身上发现的某些物品,可能与某位宗室贵胄有直接关联…”

盛祎心领神会:“下官明白…这三份‘密报’最终会通过李文远的秘密渠道到达他手里,以他的多疑的性格,必定会认为我们已经掌握了关键线索,并且赵铁鹰和孙健这两个活口,随时可能彻底指认他…”

“嗯,要的就是这个效果,最后…”楚潇潇停顿了片刻后道,“我们对外放出风声,因案件取得重大突破,将于明日晚间,在刺史府大堂,连夜提审关键证人赵铁鹰和孙健,并出示重要物证…给他一种时间紧迫,我们必须尽快结案,而他也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的压力。”

李宪不由得抚掌称贺:“真乃妙计…如此一来,李文远就会认为,我们手中所有的证据最终都指向了他,而他最担心的两个活口也即将在衙门的大堂当面指证,留给他的时间只有一天,他要么冒险亲自出手灭口或转移证据,要么就只能坐以待毙,就算他有怀疑,以他的性格,也绝不敢赌这一下。”

盛祎也点头表示赞同:“此计环环相扣,利用了李文远的疑心和心虚,同时又牵制了郭荣,更营造了时间紧迫的氛围…他联系不上郭荣的情况下,只得自己出手,只要我们布控得当,就能在他行动时,人赃并获。”

“至于行动地点嘛…”楚潇潇目光灼灼地看着两人,“他若要灭口,最佳地点自然是济世堂和营田署,但他生性谨慎,未必会亲自前往…更可能的是,他会选择一个他自以为安全隐秘的地点,指挥‘血衣堂’行动,而他大概率会去清理对他不利的证据。”

“你是说…与‘三堂主’身份直接相关的信物,或者…那具无名女尸上的证据?”李宪推测。

“很有可能…”楚潇潇道,“所以,济世堂、营田署、还有凉州署衙的验尸房,甚至是他自己的府中,这几处地方,都需要我们重点布控…盛长史,你可知李文远在城中,除了府邸,还有哪些他常去的地点方?”

盛祎仔细回想了一下:“除了府邸,他偶尔会去城北的‘静心庵’上香,那是他出资修缮的…另外,好像城西有一处属于他名下的货栈,经营皮毛生意,但里面的伙计似乎都是练家子,还有…就是这土地庙,不过此地既然已被我们知晓,他大概率不会再用…”

“好…”楚潇潇最终下定了决心,“那就依照此计行事…盛长史,你负责将‘风声’放给李文远…王爷,您负责拖住郭荣,并让魏铭臻联系郭戎川…我来安排金吾卫和其他人,在几个关键地点布下天罗地网,就等着他李文远,自己走进来…”

计策已定,三人又仔细推敲了每一个细节,确保没有其他漏洞后,楚潇潇与李宪先行离开了土地庙的密道。

回到庙外,魏铭臻带着金吾卫仍在警戒,见他们出来,上前询问:“王爷,楚大人,盛长史他…”

李宪摆了摆手,按照商议好的计划说道:“魏将军,我们先回去吧,盛长史并非我们要找的人,方才只是一场误会…另外,派出去监控元振威、袁成他们的人也都调回来吧,本王另有安排。”

魏铭臻虽不明就里,但见李宪和楚潇潇神色如常,便拱手领命:“末将遵命。”

随即下令金吾卫撤离土地庙。

回到刺史府后,楚潇潇与李宪立刻分头行动。

李宪亲自写了一封措辞较为犀利严峻的信笺,以商议凉州防务为名,邀请左威卫大将军郭荣于次日巳时过府一叙。

同时,他秘密召见魏铭臻,将联系郭戎川,稳住凉州大营的任务交给了他,并授予其自己的贴身玉佩作为信物。

楚潇潇则找来孙录事和小七,进行安排。

她命令孙录事准备一份关于无名女尸的“勘验简报”,内容要写得似是而非,既有详细的验尸过程,又不点明上面的关键信息,只重点突出死者身上有关权贵的疑点即可。

随后又让小七暗中前往城西的玉门军大营,命喻茂行选调三百名精兵,换上便装,分批秘密前往济世堂和营田署外围,又另调四百人包围静心庵、城西货栈这两处,严密监视,一旦有可疑人物接近,特别是“血衣堂”杀手或李文远府中之人,立刻回禀,切勿轻举妄动。

盛祎那边的动作也极为迅速。

他回到府中后,立刻安排心腹,通过几条隐秘的消息渠道,将关于赵铁鹰、孙健以及无名女尸的消息,悄无声息地“泄露”了出去。

一切都在悄无声息却又紧锣密鼓地进行着。

次日,计划顺利推进…

巳时刚到,郭荣果然应约来到刺史府。

李宪在花厅接待了他,东拉西扯,从边关形势谈到长安风物,就是不切入正题,弄得郭荣心中疑惑却又碍于王爷的面子不好发作,只能耐着性子坐在那里陪着李宪。

魏铭臻则秘密会见了郭戎川。

当魏铭臻出示李宪玉佩并隐晦提及凉州有变,需要他协助稳住大局时,郭戎川看着那玉佩,眼神复杂,沉默片刻后,重重地点了点头,没有多问,只沉声说了一句:“末将晓得了,请代为回禀,让王爷和楚大人放心。”

午后,正如预期的一样,李文远府邸似乎有了一丝不寻常的动静。

据探子回报,李文远府中的那名年轻管家外出频率增加,去了两趟货栈,又去了一趟静心庵,行为看似正常,但时间点颇为巧合。

与此同时,刺史府上下,关于晚间将连夜提审赵铁鹰和孙健两人的消息也开始流传开来。

楚潇潇坐镇在刺史府内的一间偏厅,表面上是在翻阅卷宗,实则全身都紧绷了起来…一定不能出差池,否则将前功尽弃。

李宪好不容易送走了满腹疑云的郭荣,来到偏厅与楚潇潇汇合。

“郭荣这边暂时稳住了…”李宪低声道,“魏铭臻也传回消息,郭戎川已经答应协助,现在,就看那李文远如何接招了。”

楚潇潇点头,目光透过窗棂,望向渐渐西沉的落日:“网已经撒下,饵也放了出来,接下来,我们要做的就是等待。”

夜幕降临,凉州城华灯初上。

刺史府内外看似平静,实则暗流涌动。

布控在各处的眼睛,都死死盯着自己的目标。

楚潇潇和李宪已移步到了李文远侯府外的一处隐蔽之处,亲自观察着其府上的动静。

“小七,他今日可曾出过门?”

“回楚小姐的话,他一直在府中,前后门都有人守着,绝对没有出去过…”小七凑近了些低声说道。

楚潇潇不禁有些疑惑,难道…他察觉到了什么?

就在楚潇潇纳闷的时候,忽然,一个熟悉的身影从他府中走了出来。

楚潇潇和李宪对视一眼,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抹震惊。

是郭荣!

他不是刚刚才离开刺史府嘛,为何此刻会从李文远的府中走出来?

李宪这时缓缓问了一句让楚潇潇心惊的话,“潇潇,如果这个是郭荣,那今日和本王在刺史府中交谈的是谁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