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符针问骨 > 第八十三章 引蛇出洞

第八十三章 引蛇出洞(1 / 2)

这时的石室之内,微弱的烛火光晕将三个人的影子拉的很长,在身后的石壁上跳动不已。

空气中充斥着卷宗的陈旧腐霉的气味,三人脸上的表情被烛盏映照的晦暗不明。

真相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。

尤其是李宪,此刻心情十分复杂,同为李姓宗嗣,太宗子孙,他万万没有想到做出这一系列骇人听闻案件,藏在迷雾深处的人竟然会是他。

一个在凉州经营多年,权势熏天,手握“血衣堂”这样江湖势力的宗室巨头,与自己祖父一辈的渤海侯李文远。

他竟然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,不惜借用外敌势力,一点点蚕食先辈们拼死打下的基业,置江山社稷于不顾,视百姓生命如草芥,做下这等伤天害理,神明不佑之举。

楚潇潇皱着眉头,细细思索着接下来应该怎么办,对手是李文远,硬碰硬?即便有金吾卫随从保护,城外又有喻茂行的三千玉门军枕戈待旦,再加上郭戎川手下的二百亲兵卫队,全部加起来也超不过四千人,拿什么抵抗郭荣麾下数万大军。

在凉州这片盘根错节的地界上,一旦李文远察觉到了什么,拼个鱼死网破,自己等人只怕难以招架,甚至有可能被其反咬一口。

届时,莫说朝中狄公能否保的下自己,恐怕还要因此牵连到太子,动摇国本,那样一来,自己这几个人岂非是罪魁祸首。

对手是李文远,一个隐藏极深、经营多年、手握军政权势和杀手组织的宗室巨头。硬碰硬,即便有金吾卫,在凉州这盘根错节的地界,也难保不会鱼死网破,甚至可能被其反咬一口。

所以眼下必须智取,必须让他自己露出马脚,在确凿的证据和众目睽睽之下现出原形。

过了许久,楚潇潇才缓缓开口,率先打破了此间的沉默气氛。

“王爷,盛长史,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,李文远那个老家伙老奸巨猾,城府极深,今夜盛长史此动,他未必没有察觉,我们必须尽快定计将其引出来,否则,一旦让他知晓了盛长史为我们提供线索,只怕…”

这两人自然明白楚潇潇说的是什么意思,李宪眉头微微皱起,低声道,“问题是,我们怎么引?他每日躲在府里,像个没事人一样,平日里出来也不接触刺史府或军营中的任何人,我们总不能直接冲进侯府拿人吧,没有铁证,贸然动一个侯爵的宗室别驾,这个就算是到了皇帝面前,我们也不占理,甚至可能落得个被动的地步。”

盛祎缓缓点头,他蛰伏在凉州官场十年,对李文远的了解远超旁人。

“殿下所言极是…李文远此人,看似淡泊名利,对什么都显得不在乎,但实则疑心极重,掌控欲极强,他行事一向有一个特点,若非万不得已,绝不亲自涉险,凡事皆假手于人…但同时,他对关乎自身存亡的核心利益和秘密,又有一种近乎偏执的掌控欲,不容许任何可能存在脱离他掌控的风险存在…”

“等等…”楚潇潇眼中光芒一闪,盛祎这番对李文远的评价,让她感到了一丝机会,“按盛长史的说法,也就是说,如果我们现在制造出一个情况,让他觉得我们手中掌握的证据足够证明是他,或者是存在着这么一个人,能对他造成不可估量的威胁,甚至是可能脱离他的掌控,他就有可能…不得不亲自出马?”

“大人所言甚是,正是如此…”盛祎瞳孔猛地一缩,对楚潇潇的言语似乎有些明朗,“如果这个潜在的‘威胁’足够大,大到让他即便有疑心,但也不敢赌这个可能性,毕竟…这是关乎他自己身家性命的事情,一招下错,满盘皆输…”

三人的大脑飞速运转,将目前掌握的所有线索在脑中过了一遍。

楚潇潇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动,目光逐渐变得犀利起来:“想要‘引蛇出洞’,我们就必须要有一个足够分量的‘诱饵’,一个能让李文远觉得,如果不亲自出面处理,就可能彻底暴露的‘威胁’一直存在他的身边。”

闻言,李宪猛地一拍额头,手上尚未痊愈的伤疤让其忍不住龇牙咧嘴了一阵,过了好一会儿这才问道:“你是说…赵铁鹰?”

“没错…”楚潇潇点了点头,“他是最为关键的证人,不仅见过那个所谓‘三堂主’派去接头的人,更亲身参与了在流沙河的那场交易,虽然赵铁鹰看起来在‘血衣堂’内部的地位并不是很高,但以他目前掌握的线索来看,他应该见过不少‘血衣堂’中有头有脸的人物…”

她顿了顿,接着分析道,“眼下,李文远究竟知道不知道赵铁鹰在我们手中还是个未知数,但我相信,一旦此事被他得知,一定会派人前来灭口,因为只要赵铁鹰‘开口’了,对他而言,便是致命威胁…”

“你是怀疑他会来灭口?”李宪顺着楚潇潇的话接着思考。

“灭口是一定的…”楚潇潇点头,“王爷你想…如果你是李文远,你会留下一个随时可能暴露自己身份的人在我楚潇潇手中吗?”

李宪摇了摇头,若有所思,“那当然不会,这样一个潜在的‘破绽’,肯定是越早消失越有利,时间一旦拉长,变数太多…”

“没错,但仅凭一个赵铁鹰似乎还不太够,他在我们的手中,即便李文远要行灭口之事,或许只是派‘血衣堂’的手下前来,未必会自己亲自出马,我们还需要加大一点筹码,逼着让他现身,他若不出现,手中的证据再多,没有人赃并获的前提下,难保他不会临时翻供。”

楚潇潇眉头微蹙,死死盯着桌上跳跃的火苗,忧心忡忡。

她的目光转向盛祎:“盛长史,你之前提到过的,营田署令孙健现在还在我们的控制中,他虽然未必直接见过李文远,但他负责的草料中残存有‘龟兹断肠草’之毒,其必定涉及部分走私环节,也必然接触过‘三堂主’的心腹或接到过其指令…如果…他也‘愿意’指证的话…”

盛祎立刻明白了楚潇潇的意思:“下官明白…大人是想通过制造一种假象,让李文远认为,孙健因为其弟孙康之死,心怀怨恨,加之被我们抓获,为了活命,心思已经动摇,可能吐露关键信息…”

“正是如此…”楚潇潇微微颔首,“还有那具在营田署地坑中发现的无名女尸…”

楚潇潇转头看向李宪,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,“我们一直未能确定其身份,但我现在猜测,其应该是赵铁鹰的女儿…”

“什么?”李宪瞳孔陡然放大,这一次他竟不敢相信楚潇潇的推测。

楚潇潇轻轻点了点头,“按照赵铁鹰的说法,结合我们前几日在营田署勘验的结果分析…这个结果我知道王爷难以接受,但确实是目前唯一的可能…当排除掉所有的可能性后,剩下的一种无论有多么不可能,也一定是最后的结果。”

李宪闻言,眼中迸射出怒火,他虽同李文远一样身为亲贵,但这位寿春王还是心怀百姓,不愿意看到百姓疾苦。

此刻,李文远和他手下这些人的所做所为,无疑于触碰到了李宪身上的逆鳞。

楚潇潇没有多言,只是轻轻地拍了拍李宪的手背,给他递去一个柔和的眼神,然后接着自己刚才的计划说道:

“虽然我们没有办法确定此事一定和李文远有关,但我想,他必定知情,因此…我们可以放出风声,就说经过详细勘验,以及某位‘知情人’提供的线索,已经初步锁定了死者身份,疑似与多年前一桩失踪案有关,而此案…隐隐指向某个位高权重之人。”

她刻意说得模糊,但指向性非常明确,就是要敲山震虎,让李文远觉察到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近。

李宪低着的头猛地抬起,眼前一亮,半晌,从牙缝中挤出一句话,“对,就这样,如此一来,赵铁鹰见过‘三堂主’的接头人,孙健又是参与毒草投放或粮草走私的核心成员,而那具无名女尸背后牵扯的旧案,又是李文远不可能回避的地方,三个点,每一个都让李文远坐立难安,三管齐下,由不得他不慌。”

说罢,李宪眉头紧皱,眼神一凛,一股无形的杀意瞬间在这个狭小的空间内弥漫开来,这还是楚潇潇第一次感受到李宪身上这股肃杀的寒意。

盛祎这时也面色凝重,补充道,“计策是不错,但我们必须还得考虑一点…”

“考虑什么?”楚潇潇和李宪两人异口同声地问道。

“郭荣…”盛祎沉吟片刻后缓缓说道,“他是李文远在军中的一只利刃,一旦李文远觉得危险,很可能命令郭荣动用军队强行干预,甚至…杀人灭口,毁灭证据,届时我们即便再有证据,也可能功亏一篑,甚至自身都难保…”

楚潇潇沉吟片刻,眼中闪过一丝决绝:“所以,必须想个办法牵制住郭荣,让他无法轻举妄动。”

“如何牵制?”李宪不解地问道。

“王爷,您还记得郭戎川吗?”楚潇潇看向李宪,给他挤了一下眉。

李宪会意,“当然记得,他身份特殊,而且那时你推测他对郭荣并非完全忠诚…”

楚潇潇手指在桌面上敲打着,“正因如此,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,同时,需要一场‘意外’,让郭荣不得不留在凉州大营,无暇顾及别处。”

一个详细的计划在楚潇潇脑中逐渐清晰起来。

“我们这样…”她压低声音,让两人靠近一些,凑在烛盏之下详细阐述了起来。

“首先,明日一早,王爷便以自己的名义,邀请郭荣过府‘商议军务’,所议之事无外乎是如何加强凉州城防,应对可能出现的‘流寇’,或者是应对突厥人的突然袭击…而且,我们也要仿造一封突厥人将要犯边,这个借口合情合理,他身为大将军,自然不会对此无动于衷,只要将他拖在刺史府至少一日,我们便可将李文远一举拿下。”

李宪点了点头,算是将此事应了下来,而后楚潇潇又说道,“第二步,便是由魏铭臻持王爷手令,秘密出城,寻到郭戎川,不必言明全部,只透露我们发现凉州有巨大阴谋,涉及通敌,需要他协助稳住大营,尤其是看好郭荣的亲信部将,确保在关键时刻,大营兵马不能擅自调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