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5章 灯笼与种子(1 / 2)

入夏后的第一个满月夜,林羽带着《星草札记》去了黑风谷。栈道两旁的星星草长势正好,半透明的花瓣在月光下舒展,像无数盏迷你灯笼,把山谷照得朦朦胧胧。

赵队正带着几个村民挂灯笼,是那种最传统的纸灯笼,糊着米白色的纸,里面点着LEd灯,既安全又保留了暖意。“明天是影的忌日,”他手里的灯笼晃了晃,光影在草叶上流动,“他母亲说,小时候总给他做灯笼,说‘夜里走路,总得有点光’。”

林羽翻开札记,里面夹着影小时候举灯笼的照片。照片上的星光落在纸上,竟和眼前的星星草微光融在了一起,像时光在重叠。“周明说,星星草的种子成熟了。”他从口袋里掏出个纸包,里面是晒干的种子,黑褐色,带着细小的绒毛,“风一吹就能飘很远。”

阿念和几个孩子在草丛里跑来跑去,手里拿着纸折的小灯笼,笑声惊起了几只萤火虫,在草叶间飞窜,像散落的星点。“林羽哥哥,你看!”她举着个装满种子的玻璃罐,罐口蒙着纱布,“周明哥哥说,把种子和萤火虫放在一起,它们会跟着光飞哦。”

果然,罐子里的种子在萤火虫的光线下轻轻颤动,像要顺着光爬出来。林羽想起母亲纸条上的话——“风会把种子带到该去的地方”,或许光也是一种风,能指引方向。

深夜的祭祀很简单。影的母亲点燃了最大的那盏灯笼,放在当年影消散的阵旗位置,灯笼上贴着张纸条,是老人亲手写的:“回家了,孩子。”风吹过,灯笼轻轻摇晃,星星草的花瓣跟着簌簌作响,像在应和。

林羽把种子撒在灯笼周围,种子落地的瞬间,几只萤火虫停在上面,翅膀的微光映得种子发亮。“这些种子会记得光的方向。”他轻声说。

离开山谷时,赵队指着远处的山脊:“那边要修条路,通到山外的小学。”他手里的灯笼照向远方,“以后孩子们上学,不用再走黑漆漆的夜路了。”

阿念突然指着天空:“你们看!种子在飞!”

只见一阵风吹过,成熟的星星草种子脱离草秆,随着萤火虫一起往山脊的方向飘,像条发光的丝带,在夜空中缓缓流动。林羽知道,它们会落在路边,落在学校的操场,落在每个需要光的角落,然后在某个春天,冒出带着微光的芽。

回到书店时,天快亮了。林羽把影的灯笼照片和种子标本贴在一起,在札记上写道:“灯笼会灭,但光会钻进种子里,跟着风,走很远的路。”

窗台上的星星草标本又亮了些,大概是吸收了夜里的月光。林羽摸了摸标本,突然觉得,所谓永恒,不是不变,是像种子一样,在时光里不断发芽,用新的模样,继续传递光的故事。

灯笼的光晕在草叶间流淌,影的母亲用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抚摸着灯笼纸,上面还留着她年轻时绣的细碎星纹。“他总说,灵隐阁的制服料子太硬,不如我做的灯笼布软和。”老人的声音带着笑意,眼角却沁出了泪,“后来他离开家,我每个月都给他寄一盏灯笼,哪怕知道他未必会挂。”

林羽看着灯笼旁散落的星星草种子,突然注意到种子的绒毛在光线下泛着极淡的银辉,像被镀了层星尘。“这些种子,会带着灯笼的光走的。”他想起周明说过的话——星星草的种子能吸附微弱的光能,就像自带了个小小的“光存储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