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过片刻,那工衫在半干的秋风中,竟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硬挺起来,布料纹理清晰,摸上去手感爽利,全然不似用米浆浆过之后那种略带粘腻和软塌的感觉。
周娘子将那半干的工衫取下,递给李青禾看,语气肯定:“娘子您摸,您看!这薯粉浆衣,干得快,挺括不粘灰,色泽也显白!比米浆好使!”
李青禾接过,仔细抚摸那布料的质感,又对着光看了看,深陷的眼窝里闪过一丝了然。她看向周娘子,点了点头。
周娘子得到肯定,心中更有底气,她转身对着那些送来次等番薯、尚且茫然的农人,以及工坊内围观的众人,朗声道:
“往后,这些个头小、品相差的番薯,工坊收了!就按……按三斤鲜薯换一斤干薯粉的工钱算!或者,你们自己拿鲜薯来,工坊帮你们磨粉,只收些柴火工夫钱!这薯粉,我看好了,浆衣、浆纱,定比米浆强!不怕没销路!”
她顿了顿,看着那缸中雪白的薯粉,仿佛看到了新的财路,语气笃定地估算道:
“依我看,光是咱们源水县,各家的衣裳、各布庄的纱线,若都用上这薯粉浆洗,一年下来,少说也得耗去这薯粉上百斤!这还只是刚开始!”
周娘子定粉百斤:“浆衣比米浆挺括。”
农人们闻言,顿时喜形于色。原本只能烂掉或喂猪的次等番薯,如今竟能换钱换工!这简直是意外之财!工坊众人也纷纷议论起来,看向那些雪白薯粉的目光,充满了新奇与期待。
塘埂方向。 秋阳正好, 将院中晾晒的、挺括的工衫照得发亮。 那个沉默如礁石的身影…… 不知何时已立于后院篱笆之外。 浑浊的目光…… 掠过那推磨滤粉的忙碌景象, 落在那缸中沉淀的雪白薯粉与那件迎风微动的硬挺工衫上。
枯槁的嘴唇…… 极其艰难地…… 翕动了一下。 一个低哑的、仿佛也混合了石磨声响与淀粉清香的声响, 缓缓地吐出:
“……薯——……” 声音顿了顿, 似在品味这寻常根茎所蕴含的崭新可能。 “…——粉——…” “…——新——…” 下颌极其缓慢地、 带着一种对物尽其用、点石成金的深沉赞许, 向下一点。 “…——财——…”
“薯粉新财——!!!”
声音落下。 他身影融入明媚的秋光与工坊升腾的生机。 院内, 周娘子已开始与农人商议收购鲜薯的细节。 那雪白的薯粉—— ……不——……仅——……解——……决——……了——……丰——……收——……的——……烦——……恼——……,——……更——……开——……辟——……了——……一——……条——……连——……接——……田——……头——……与——……衣——……衫——……的——……新——……财——……路——……,——……让——……这——……海——……外——……来——……的——……“——……金——……疙——……瘩——……”——……,——……真——……正——……融——……入——……了——……百——……姓——……生——……计——……的——……点——……点——……滴——……滴——…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