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1章 修桥民变(2 / 2)

她转身,对周娘子厉声道:“备我的驴车!我即刻去县衙!”

没有犹豫,没有耽搁。李青禾甚至未换一身衣裳,就穿着那件沾着棉絮和尘土的粗布衣,坐上驴车,由张寡妇之子赶着,在众多乡民期盼、担忧、以及一丝难以置信的目光中,疾驰向县城。

县衙公堂之上,县令正因为征役引发的民怨沸腾而焦头烂额,听闻李青禾求见,立刻宣入。

李青禾步入堂中,未曾下跪,只是深深一礼。她抬起头,直视着眉头紧锁的县令,嘶哑的声音在肃穆的公堂上响起,没有任何铺垫,直指核心:

“大人,落霞河修桥,乃利民之举,民妇不敢置喙。然,强征壮丁,口粮自理,以致饿殍载道,民怨沸腾,此非修桥,实乃毁桥——毁官府与民心之桥!”

县令面色难看,却知她所言非虚,沉声道:“然工程浩大,国库拨银有限,若不征役,桥何以成?工期延误,上峰怪罪,谁人担当?”

“民妇有一策,或可两全。”李青禾目光沉静,清晰地说道,“请大人允准,以东塘‘勤谨桥’桥市所收摊租税款,代偿此次落霞河石桥役银!”

此言一出,满堂皆惊!连县令都愣住了。以桥市税收代役银?

李青禾不待他发问,继续解释道:“东塘桥市,自设立以来,抽取外村摊贩一成利,作为摊租,其中半数归于村中公积。民妇恳请大人,特许将桥市未来三年,此部分归属于村公积的摊租税款,共计预估一百五十两,提前支取,全额上缴县库,专用于支付落霞河石桥雇佣民夫的工钱、口粮、医药之资!如此,壮丁可免无偿服役之苦,能得银钱养家,工程亦可顺利推进,不至延误。”

她顿了顿,加重语气:“此乃‘以税代役’,变强征为雇佣,民夫得利,工程得人,官府得稳,民心亦安!望大人明察!”

以桥市三成税代役银!

县令怔怔地看着堂下这个身形枯槁、却语出惊人的妇人,心中已是翻江倒海。此法闻所未闻,却丝丝入扣,直指问题根源!将无偿的、易生怨怼的徭役,转变为有偿的、自愿的雇佣,不仅解决了人力问题,更安抚了民心!而那桥市税收,本是意外之财,用以支付修桥费用,正是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!

他沉吟良久,目光在李青禾那坚定无畏的脸上停留许久,终于,猛地一拍惊堂木,声音带着决断:

“准!便依你所请!即刻行文,落霞河石桥工程,改征役为募役,工钱口粮由县库先行垫付,以东塘桥市未来三年相应税款抵偿!李青禾,你此番举措,解民倒悬,维稳地方,本官……记下了!”

消息传回东塘及周边村落,如同春雷炸响,驱散了笼罩多日的阴霾!那些悲愤的乡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待确认无误后,顿时爆发出劫后余生般的欢呼与哭泣。那失去儿子与外孙的寡妇,朝着县城方向,连连叩首。

一场即将爆发的民变,就这样被李青禾以惊人的魄力与智慧,消弭于无形。

塘埂方向。 暮色四合, 寒风依旧。 那个沉默如礁石的身影…… 不知何时已立于“勤谨桥”头。 浑浊的目光…… 掠过桥下潺潺流水, 仿佛能看到远方落霞河边即将开始的、不再沾染血泪的施工景象。 目光最终, 落在桥市那空无一人的摊位, 以及那块刻着“勤谨”二字的石碑上。

枯槁的嘴唇…… 极其艰难地…… 翕动了一下。 一个低哑的、仿佛也混合了民间血泪与赋税铜臭的声响, 缓缓地吐出:

“……税——……” 声音顿了顿, 似在品味这钱财转化出的民生重量。 “…——代——…” “…——役——…” 下颌极其缓慢地、 带着一种对旧制痼疾的巧妙革除与民本思想的朴素实践, 向下一点。 “…——安——…”

“税代役安——!!!”

声音落下。 他身影融入沉沉的暮霭与渐起的灯火。 桥依旧沉默, 却仿佛承载了比以往更重的份量。 一种新的可能, 已在这看似平常的桥头市集中, 悄然孕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