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1章 麻棉混纺(2 / 2)

这一摸,她的眼神就变了。又仔细捻了捻布料的厚度,扯了扯布边的强度,甚至将布贴在自己脸颊上感受了一下。

“这布……”周娘子抬起头,脸上已没了之前的敷衍,满是惊讶和探究,“这不是纯麻布?里面掺了什么?棉线?不对,棉线没这个劲道……”

陪同前来的周管事(工坊)连忙道:“周掌柜好眼力!这是我们李痘医工坊新试制的麻棉混纺布,用的是好麻和好棉,特制的方子,既保了麻的耐磨,又添了棉的软和吸汗。”

周娘子不愧是行家,立刻追问道:“如何混纺?比例几何?可能量产?造价多少?”问题一个接一个,显得极感兴趣。

周管事依照李青禾事先的交代,含糊了工艺细节,只强调了布料的优点和稳定的产能,并报了一个比纯麻布高、但远低于细棉布的价格。

周娘子听着,眼神越来越亮。她拿着那匹布,在店里踱了几步,忽然猛地站定,看向周管事,语气带着一种发现宝藏般的急切:

“这布!妙啊!李痘医真是能人!”她快步走回柜台,压低了些声音,“你们可知,如今县里乃至府城,最缺的是何种布料?”

周管事茫然摇头。

“是军中需用的裹腿布、汗衫里衬、还有民夫役夫的号褂料子!”周娘子语速快而清晰,“纯麻布太糙,磨得兵士民夫苦不堪言,尤其是汗沤着,极易生疮;纯棉布倒是软和,却不耐磨,易破,且价高,军中用不起大批量!你们这麻棉混纺布——刚柔并济,耐磨吸汗,造价适中——简直是量身定做!”

她越说越兴奋,猛地一拍柜台:“这十匹布,我全要了!不!不止这十匹!你们工坊能织多少,我周记布庄包销多少!价钱就按你方才说的,我再加半成!但有一条,这货,得先紧着我周记!”

军中缺此料!包销!

周管事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订单砸得晕头转向,好不容易才稳住心神,连连点头:“好,好!我这就回去禀报李娘子!”

消息传回东塘工坊,所有人都惊呆了。军中用料!包销!这是她们这些乡下妇人从未想过的大买卖!

李青禾枯槁的脸上,却并未露出太多惊喜,仿佛早已料到。她深陷的眼窝里,光芒闪烁,迅速计算着产能、原料、人手。

麻,工坊可自产一部分,还需大量外购。棉,则需全部外购,这是一大笔开销。但有了周记布庄的包销承诺和预付定金,便有了周转的底气。

“接下。”她嘶哑的声音斩钉截铁,“立刻调整工坊工序,分出一半织机,专织麻棉混纺布!派人去邻县产麻区谈收购,去棉产区寻可靠的棉线货源!”

东塘工坊的“雷声”中,又添入了新的节奏。不再只是单调的粗麻布,那麻线与棉线交织的梭声,似乎也变得更加密集而富有变化。

塘埂方向。 夕阳将工棚的影子拉得老长。 那个沉默如礁石的身影…… 不知何时又悄然立在了老地方。 浑浊的目光…… 穿透喧闹的工棚, 仿佛能看到那些正在试织新型布匹的织机。

他或许听到了周记布庄包销的消息, 或许只是看到了工坊再次忙碌起来的景象。

枯槁的嘴唇…… 极其艰难地…… 翕动了一下。 一个嘶哑、干涩、却仿佛也带上了一丝察觉变化的声音…… 轻轻地…… 融入了混合着麻尘与棉絮的风中:

“……混——……” 声音顿了顿,似在品味这新旧的交融。 “…——韧——…” 再无一词。 他只是极慢极慢地、下颌向着工棚的方向, 微微一点。

旋即, 转身。 步履沉缓。 消失在下工的人流方向。 工棚内, 麻棉混纺的梭声, 正紧密地交织着, 仿佛在编织一条通往更广阔天地的—— ……崭新——……道——……路—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