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5章 射雕,启动!(2 / 2)

记者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提问。这场发布会通过新闻节目和报纸报道,迅速传遍全国,在演艺圈和普通观众中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。

“全国海选郭靖黄蓉”成为了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,无数怀揣明星梦的年轻人激动地准备着自己的简历和照片。

方远自然依葫芦画瓢,继续溜全国的明星,甭管合适不合适。

“李雪健老师饰演洪七公我觉得很合适。”

“庆奶虽然岁数大一点,但是化妆一下演黄蓉也不是不行。”

“唐国强已锁定央视《射雕》重要角色,有内部人士透露可能是黄药师。”

嗯,这个内部人士就是方远自己。

“巩俐如果愿意来演电视剧的话,穆念慈非他莫属!”

“龚雪下月进组....”

彼时彼刻,恰如此时此刻。

大部分明星队被溜都莫名其妙,但是有记者问的时候也都表达了客气。

“没有联系,没有联系,如果有合适的角色的话我会考虑的。”

这是绝大部分明星面对记者的反应。

当然,也有特殊情况。

比如你让巩皇去演电视剧?还是女二?

这不开玩笑么!

人家都不惜的回应。

还有个特殊的,就是庆奶。

已经37岁的刘晓庆面对记者采访时候难掩兴奋。

“我也觉得我化一下妆的话去挑战16岁的黄蓉不是完全没有可能,如果剧组邀请我的话,我我会认真考虑的!”

不是,姐...阿姨,你来真的啊!

方远在首都待了那么久,一直在忙,这天,他在西城一家熟悉的涮肉馆子摆了一桌,约了王硕、马卫都、郑小龙等几个老友。

铜锅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,手切鲜羊肉红白相间地码在盘子里。

王硕刚推门进包间,就开口道:“行啊,方老板!阵势够大的!故意气我是不是?你还真把金庸那老小子给捣鼓出来了?”

方远嘿嘿一笑,拉一把椅子让他坐下:“你这话说的,你看不上金庸先生那套,可架不住老百姓爱看啊。收视率就是硬道理,对不对,郑导?”

他把话题抛给了正在默默嚼着糖蒜的郑小龙。

郑小龙点点头:“金庸的小说,群众基础没得说。故事性强,人物鲜明,拍好了,确实是部好戏。”

冯晓刚插话:“要我说,这事儿有意思。武侠小说,过去总被人说是‘成人的童话’,登不了大雅之堂。现在倒好,央视牵头,星火制作,这规格,这阵仗,算是给武侠正名了。老板,你这海选的主意绝了,现在四九城都在议论这事儿,比当年《红楼梦》选角还热闹。”

“热闹是热闹,”方远捞起烫熟的羊肉,蘸足了麻酱韭菜花塞进嘴里,“可也头疼。你们是不知道,这几天公司前台都快被信件淹没了!全国各地的简历、照片,一麻袋一麻袋地往公司送,还有直接抱着铺盖卷来门口蹲着的。我这哪是选演员,快成信访办主任了。”

王硕哼了一声,抿了口酒:“要我说,你就是瞎折腾。好演员不都在剧团、电影厂里猫着呢?用得着这么大张旗鼓?金庸笔下那些人物,虚头巴脑的,找个模样周正的,按剧本演不就完了?”

“硕哥,这您就不懂了。”方远放下筷子,认真起来,“金庸的人物,它不光要形似,更得神似。就拿郭靖来说,光找个高大威猛的愣头青不行,他得憨厚里透着正气,笨拙中藏着坚韧。这种劲儿,不好找。”

“哦?你有人选吗?”马卫都来了兴趣。

“不瞒几位,男主郭靖,我心里初步有个底,打算让我们公司的周杰来试试。”

“周杰?”郑小龙想了想,“就你那个《少年包青天》里的包拯?他演郭靖?初听离谱,但是仔细一想好像又有点那个意思。”

“郑导您说到点子上了。”方远解释道,“我仔细琢磨过原著,郭靖的外貌描写是‘粗眉大眼,甚是壮实’,并非蠢笨之相,只是性情质朴,学东西慢,但毅力惊人。周杰的底色是正的,眼神干净,只要在表演上收着点,把那份‘拙’和‘诚’演出来,未必不行。总比找个真看起来不太灵光的要强,那观众看着也累得慌。”

“至于其他角色,”方远两手一摊,实话实说,“我是真没谱。黄蓉的灵、邪、俏,杨康的俊美与矛盾,穆念慈的温婉刚烈,还有东邪西毒南帝北丐这些老前辈,哪个是省油的灯?所以我才搞这么一出海选,广撒网,重点捕捞。”

王硕虽然嘴上不饶人,但脑子转得快,他咂摸出味儿来了:“你小子,鬼精鬼精的。你这海选,选演员是其一,更主要是给这戏添柴火,从它娘胎里就开始炒,是不是?”

方远笑了,给王硕把酒满上:“硕哥明察秋毫。热度就是关注度,关注度就是收视率,收视率就是咱的底气。不然,这么大投入,我心里也打鼓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