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的秋日,天色湛蓝,方远再次踏上了这里。
此行的目的到不单纯为了杨玉莹,杨玉莹红磡演唱会的筹备已由香港公司的团队按部就班地进行,场馆预订、宣传造势、乐队排练皆有专人负责,无需他事必躬亲。
他此次潜藏的核心目的,需要通过一个关键人物来达成——黄霑。
电话接通,黄霑那熟悉的大嗓门带着笑意传来:“方生!到香港了?这次悄咪咪来是为岗岗红馆演唱会震场啊?”
“霑叔,演唱会的事没什么大问题,这次来,确实有件更重要的事,想请您帮帮忙,牵条线。”
“哦?”黄霑来了兴趣,“边位大佬这么大面子,要劳动方生你亲自过来,还要我出面?”
方远笑着说了个名字,
黄霑哈哈大笑:“这位平时确实深居简出,不轻易见客。不过,既然是方生你开口,我又同他有几分交情,这个忙,我试试看!等我消息!”
与那位如果能够会面,绝对是幸事,其意义也远非一纸版权合同所能概括。
那是对一个时代文化符号的接近,是对一座IP金矿的开采权争夺。
几天后,黄霑那边传来了消息,语气中带着几分得意:“方生,搞掂!查先生答应见一面,时间地点我稍后发给你。不过他时间宝贵,最多给你一个钟头,而且不喜太多人在场。你知啦,文人脾气,要尊重。”
“明白,太感谢您了,霑叔!地点时间您定,我准时到。”方远心中一定,知道最难的第一关已经过了。
方远按照约定时间,独自驾车前往,只带了必要的文件资料。
到了约定地点后,方远发现,黄霑已经先到了,正与一位背对着门口、穿着浅灰色中式对襟上衣的老者低声交谈。
听到脚步声,两人转过头来。方远终于见到了此行的目标人物。
金庸转过身,面容清癯,额头宽阔,戴着一副细框眼镜,眼神温润平和。虽已是古稀之年,但精神矍铄,神态安详。
“查先生,这位就是我跟您提过的,星火文化的方远老板。”
黄霑熟络地起身介绍,又对方远说:“方生,这位就是查良镛先生。”
“查先生,久仰大名!冒昧前来打扰,请多见谅。”
金庸微微一笑,笑容和煦,摆手示意方远坐下:“方老板不必多礼,请坐。霑兄极力推荐,说方老板年轻有为,对文化产业颇有见地。今日一见,果然气度不凡。”
他的声音平和,带着江浙口音的普通话。
简单的寒暄后,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方远的来意。
黄霑插科打诨,活跃着气氛:“查先生,方生他们公司最近拍的《少年包青天》你看过吗?几好睇噶!制作好落本,故事又有新意。”
金庸点点头:“略有耳闻,听说反响不错。能将传统题材拍出青春气息,不易。不过,方老板此次前来,想必不只是为了听听我这老朽的夸奖吧?”
方远知道时机已到,放下茶杯,神色变得郑重:“查先生,我此次冒昧拜访,是怀着极大的诚意,希望能获得您一部作品的影视改编权。”
“哦?”金庸扬了扬眉毛,并不意外,“不知方老板对拙作哪一部感兴趣?”
“《射雕英雄传》。”
方远话说完,屋内安静了片刻。
《射雕英雄传》作为射雕三部曲的开篇之作,不仅是金庸武侠宇宙的基石,更是无数读者心中的武侠圣经。
郭靖的成长、黄蓉的机敏、五绝的传奇、家国天下的背景……其人物之丰满、情节之宏大、主题之深刻,改编难度极大,但一旦成功,影响力也将无与伦比。
金庸缓缓道:“《射雕》……方老板为何独独选中这一部?此书人物众多,线索繁杂,时间跨度长,从大漠到江南,场景转换极多,改编起来,耗费巨大,绝非易事。”
这正是方远等待的问题。他诚恳道:“查先生,我以为,《射雕英雄传》远不止是一部武侠小说。它写的是江湖恩怨,塑造的却是‘侠之大者,为国为民’的精神图腾。
郭靖从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代侠者的过程,感人至深;黄蓉的玲珑剔透、智计百出,堪称文学史上最富魅力的女性角色之一;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,各自代表了一种武学的极致和人生的境界。
其格局之宏大,立意之高远,在武侠世界中堪称典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