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……岗岗姐姐,我不怕疼,我只是……好舍不得。我舍不得爸爸妈妈,舍不得同学,也舍不得再也听不到你的新歌了……”
犹豫了很久,杨玉莹最终拿起桌上的红色水性笔,在小雅那封信的版面上,轻轻地画了一个圈,然后在一旁空白处,写下两个清秀的小字:
勿登。
.....
“听见冬天的离开
我在某年某月醒过来
我想我等我期待”
.....
这首歌...是他写的吗?写的真好。
杨玉莹心里酸酸的,声线依然甜美,但是却笼罩了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,似是惆怅,似是迷惘。
“我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
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
我听见风来自地铁和人海
我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”
......
杨玉莹在棚内深情录制,毕小世在外点点头,感慨:玉莹的唱功越来越好了,这首歌虽然是好歌,但是我本来还担心适不适合她演唱,因为想表达出这首歌的意境,其实算是蛮难的一件事情。
“我往前飞飞过一片时间海
我们也曾在爱情里受伤害
我看着路梦的入口有点窄
我遇见你是最美丽的意外
总有一天我的谜底会揭开”
杨玉莹唱完整首歌,毕小世喊停也没听见,反而沉浸在歌曲里。
真的写的很好。
《遇见》
我遇见你是最美丽的意外。
她洒脱的摇摇头。
不行,最近这段时间怎么多愁善感起来了?都不像我了。
杨玉莹缓了缓,抬起头,依然是那个甜美的微笑:“毕老师,怎么样?要不要重录一遍?”
就在杨玉莹全身心投入新专辑录制的同时,周杰也进入了闭关的状态。学校的话剧排练他照常参加,但课余的所有时间,几乎都被《少年包青天》的剧本和一大堆历史资料占据了。
他的宿舍书桌上,摊开的不仅仅是剧本,还有从图书馆借来的《宋史·包拯传》、《包公案》话本,甚至还有一些更晦涩的、关于宋代司法制度和官场礼仪的学术文章。有些古文佶屈聱牙,他读起来非常吃力,但他硬是靠着字典和请教中文系的老师,一个字一个字地啃。
他不仅仅是在背台词,他想要真正理解包拯,尤其是青年时期的包拯。
剧本里的包拯,聪慧、耿直,有时甚至显得有些不通世故。周杰觉得,这种“不通世故”并非简单的性格缺陷,其背后一定有着更深层的思想内核。
这天晚上,他正在灯下翻阅一本关于宋代士大夫风骨的研究笔记。泛黄的纸页上,记载着一则关于青年包拯的轶事,字数不多,他却反复看了好几遍。
史料大意是:包拯年轻时与一位同窗好友一同游学。途经一地,受到当地一位有名乡绅的热情宴请。这在当时士子交流、积攒人脉的风气下,是极为寻常的事情。那位朋友欣然前往,但包拯却坚决拒绝了。他对朋友说:“我等苦读诗书,为的是有朝一日能为民请命,为国效力。若今日接受了乡绅的宴请,将来万一被派到此地为官,成了‘父母官’,面对可能与这位乡绅相关的诉讼纠纷,我们还能保证丝毫不徇私情、秉公断案吗?人情一旦欠下,法理的天平就可能倾斜。”
朋友不以为然,认为他过于迂腐固执,但包拯坚持己见。
读到这一段,周杰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,在狭小的宿舍里激动地来回踱步。他感觉自己一直苦苦寻找的那个“核”,终于找到了!
“轴”!
这才是青年包拯的核心!
那种看似不近人情的“耿直”,其根源就在这里!
他不是不懂人情世故,而是他的轴,让他反复追求自己信仰的东西!
周杰再次拿剧本,重新翻看那些他之前觉得有些过于“愣头青”的台词。
追求真相!天理昭彰!
剧本里所有的行为一下子都有了内在逻辑!
周杰在剧本的空白处激动地写下心得:“包拯的‘直’,不是天性使然,而是理性选择。是‘有所为,有所不为’的提前划界。他的魅力,不在于后来的断案如神,而在于青年时期这种近乎‘洁癖’的价值观奠基!”ru2029
u2029感谢黑发战歌的打赏,承蒙厚爱!只能尽力写文了!感谢感谢!
u2029
u2029u2029u2029u20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