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角色不是一个标签化的英雄,而是一个有血有肉、有优点也有缺点的成长中的青年。
周杰沉浸在《少年包青天》的剧本里,而在首都的方远正在谋划一件更为棘手的大事——为八贤王选角。
在剧本设定中,八贤王是青年包拯在朝中的理解者和支持者,位高权重,儒雅睿智。
他戏份不算最多,但每一次出场都至关重要,这个角色,需要一种不怒自威的贵气、洞察世事的通透和深藏不露的锋芒。
方远脑海里转了一圈,叹了口气,还是要找陈道明啊。
然而,邀请陈道明,难度极大。
此时的陈道明,早已凭借《末代皇帝》和《围城》拿了飞天奖,已经是业内一线大牌了,对剧本挑剔至极,片酬和戏份多少反在其次。
想让他来演个配角,难度非常大。
方远找到了正在《海马歌舞厅》片场休息的葛优。
“葛老师,忙着呢?”方远递过去一瓶北冰洋。
葛优接过汽水笑道:“别叫我葛老师,跟叫我爹似的。要跟我客气,我比你大,你喊声老葛,或者叫名字也行。”
“优哥,是有个事想请您帮个忙。我们公司接下来有个大项目,叫《少年包青天》,和首都台合拍,瞄准央视的。”
“哟,这可是大手笔!”葛优点点头,“需要我客串?没问题啊,你方老板开口,我随叫随到。”
“不是客串。”方远摇摇头,“是想请您帮忙,牵个线,搭个桥。我想请陈道明老师出山。”
葛优闻言,小眼睛眨了眨,露出为难的神色:“道明啊……这可有点难办。他最近好像挺忙,人艺那边也有任务。”
方远点点头,表示理解:“我明白。劳您驾,帮我递个话,安排个见面的机会就行。”
葛优那边递过话,陈道明工作室的回应很客气,但也很明确:陈老师近期档期已满,对古装剧也较为慎重,只能婉拒。
这也在方远意料之中。到了陈道明这个级别,光靠空头支票,分量远远不够。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、他无法拒绝的筹码。
方远沉吟片刻,抓起了电话,这次直接拨给了香港的黄柏年。
“黄生,是我,方远。”
“老弟!好久不见!”电话那头传来黄柏年热情的声音。
方远寒暄两句,直接进入正题,“这次有件事,想再请黄生帮个忙。”
“哦?还有什么事要我帮你方老板的?你直接说,能帮上的,在所不辞。”
“我想请一个人,来内地拍我的新戏。但这个人,分量很重,寻常条件恐怕请不动。”
“边个这么大牌啊?”黄柏年好奇道。
“陈道明。”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,随即响起黄柏年恍然的声音:“是他……确实,这位先生是艺术家来的,寻常价钱恐怕不行。你有什么想法?”
“你知道的,我正在筹拍一部合拍大片,瞄准香港贺岁档市场的。后续也会有其他电影,我想请黄生帮我递个话,如果陈老师愿意屈尊来《少年包青天》饰演八贤王,我星火文化可以牵线,确保他未来至少拿到一部港陆合拍片的男二号,角色任他挑,戏份和发挥空间绝对有保证。而且,片酬按国际标准。”
“你为什么不自己说?”
“自己说多丢份啊,像我求他似的,现在,我要你告诉他。让他知道消息后自己再来找我。你以为被拒绝面子很好看吗?”方远笑道。
不得不说,方老板的心眼其实并不是很大。
这才是真正的杀手锏。
九十年代初,能参演香港大导演制作的、有国际发行渠道的合拍片,是无数内地演员梦寐以求的机会,这代表着知名度能冲出内地,走向更广阔的华人世界乃至国际影坛。
果然,不到一个礼拜,陈道明回话,愿意出演。
香港那边的资源,果然好用。
但这步棋,方远落子可更早。
就在确定杨玉莹接下来要全民进军港台以后,方远就与香港的相关电影公司见了面。
九十年代,香港电影黄金期,不拍电影怎么行?
最后,他敲定了合作方案:星火文化与香港一家影业公司达成战略合作,共同投资一部商业电影,瞄准年末的春节档,而星火文化将主导内地一切宣传发行,并由杨玉莹担任女主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