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3章 演出(1 / 2)

李默很小的时候,就有一个疑问,为什么上海火车站总是人来人往?

长那么大,只有初三暑假的时候跟父母去了一趟宁波探亲,就再也没出过远门的李默,来到了他又熟悉又陌生的火车站。

他没带太多行李,只背着一个旧帆布包,被人潮裹挟着,艰难地挤上了开往首都的1462次列车。

硬座车厢里挤得下不了脚,行李架上塞得满满当当,过道里站满了无座的旅客,空气污浊而闷热。

泡面味、汗味、烟草味、混杂在一起,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火车的味道。

李默走到自己的座位前,鼓足了很大的勇气,叫起了座位上作者的无座旅客。他费力地挤过去,把背包紧紧抱在怀里,小心翼翼坐了下来。

火车缓缓启动,站台渐渐后退,城市的景象开始被农田取代。他掏出临走前买的茶叶蛋和冷馒头,就着水壶里的凉白开,解决了午饭。

旅程漫长而枯燥。大约开了两三站后,对面座位上来了一位新乘客,是个年轻姑娘,拖着一个看起来比她还沉的、套着黑色琴套的吉他。

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琴塞进行李架,已是满头大汗,脸颊通红。

姑娘很开朗,坐下后便主动和李默搭话:“同学,你去哪儿?首都?”

“嗯。”李默点点头,他其实是个社恐,还是跟模式姑娘说话,有点拘谨。

“我也是!你是去看‘星火音乐节’的吗?”

李默心里一动:“对!你也是?”

“当然啦!”

“你喜欢哪个歌手?”李默忍不住问。

“我是专门奔着郑钧去的!他那张《赤裸裸》的专辑,太牛了!比那些甜腻腻的情歌强多了!”

什么意思?甜腻腻情歌?阴阳怪气谁呢?

郑钧?那个长发披肩、唱歌时总像跟全世界有仇似的摇滚青年?

哼,无非看脸罢了,根本不懂杨玉莹歌声里的清澈和美好。

他淡淡地“哦”了一声,便把头转向车窗,假装看风景,不再接话。

姑娘见他态度骤变,愣了一下,撇撇嘴,从随身的小包里掏出一个随身听,塞上耳机,闭上了眼睛。

嗯,李默之前一直以为自己找不到女朋友是因为学校里女生太少。

一夜颠簸,半睡半醒。第二天清晨,火车终于在一声悠长的汽笛声中,缓缓驶入了首都站。

李默揉着惺忪的睡眼,拖着有些麻木的双腿,随着庞大的人流挤出车厢。

首都站广场比上海的更加宏大,人流如织,各种口音的吆喝声此起彼伏。

李默无暇细看,紧紧攥着写着线路的小纸条,按照事先查好的路线,登上了开往海淀方向的103路电车。

他看着车窗外掠过的天安门广场、电报大楼、以及越来越多的高校标识牌,心中充满了新奇与激动。

在北大南门附近下车后,时间刚过上午九点,但眼前的景象让李默目瞪口呆。

虽然距离下午一点开场还有好几个小时,但北大校园附近已经是一片热闹。,穿着各色文化衫的年轻学生从四面八方涌来,通往五四操场的路上水泄不通。小贩们趁机在路边支起摊子,卖着饮料、面包、煮玉米。

李默跟着人流走进北大校园,未名湖、博雅塔这些耳熟能详的景观一一经过,其实都不用问路,校园里无处不在的巨大的气球标语、密密麻麻的海报、以及高音喇叭里循环播放的音乐节预告,都能引路。

他在学校里找了个公用电话,借了别人的电话卡,给在北大读研的一位高中学长打了电话,这次买票就是托他的,打完电话,按照约定在图书馆门口找到了学长。

顺利拿到票以后,学长很热情,带他在学校逛了一圈,到了中午,又带着他去了食堂吃了便饭。

吃完饭,音乐节开幕已经快到点了,他找到五四操场入口,那里早已排起了几条蜿蜒曲折的长龙,李默赶紧找到队尾,开始排队。

下午一点,音乐节准时开始。没有领导讲话,没有繁琐仪式,强劲的鼓点和电吉他的嘶鸣直接撕裂了午后的空气,宣告了狂欢的开始。

首先登场的是几支首都高校的学生乐队,他们演唱着自己的原创或改编的摇滚歌曲。虽然技巧略显青涩,但是台下年轻的学生们很捧场,用热烈的掌声、口哨和跳跃回应着他们。

李默在人群中踮着脚,努力望向舞台。不过他并不感兴趣,只觉得刚才有个叫老狼的还不错,翻唱了岗岗的《后来》。

学生乐队暖场后,接下来轮番上场的是各大唱片公司推选的新人。这些面孔对于李默来说比较陌生,歌曲也多是比较模式化的流行情歌或舞曲,台下虽然有掌声,但气氛明显不如学生乐队时那么热烈。

到黄昏时分,舞台的灯光开始一一打开。现场的观众比下午多了几乎一倍,气氛也更加热烈躁动。

大家都知道,真正的明星阵容要登场了!

果然,接下来的演出阵容档次陡然提升。当主持人用激动的声音报出“李春波”的名字时,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,其热烈程度远超之前的任何一场演出。

李春波抱着他那把木吉他,穿着简单的夹克,微笑着走上舞台。他没有过多寒暄,直接拨动琴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