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3章 所谓京圈(2 / 2)

“咳!”作为一个作家,王硕有点脸红,居然没想到合适的过渡自然段。

“那个,方老板,咱明人不说暗话。首都台那事儿,是我打的招呼。”

方远正兴冲冲准备再聊聊古龙呢,听王硕憋不住了,微微一笑。

你真托大,说到底,你现在也才三十多的年纪,想跟谁拿乔啊?

方远端起酒盅,跟他碰了一下,语气平淡道:“猜到了。硕爷是觉得,我们星火这步子迈得有点大,磕着您哪位的脚了?”

“磕着倒谈不上。”王硕嚼着花生米,居然觉得自己开始心虚了。

是啊,人家干的好好的,自己好像也没那么地道。

“就是觉着吧,你们这南边来的和尚,经念得太好,把我们这庙里的香火都快抢光了。冯裤子跟你跑了,现在这《永不瞑目》又要进京,动静不小啊。”

“市场这么大,一个人吃不完。”方远给他满上酒,“合作才能把蛋糕做大。硕爷您说呢?”

“合作?”王硕斜睨着他,“怎么个合作法?让你星火的文化产品,畅通无阻?”

方远放下筷子,虽然因为喝酒上头,脸上微微有点发红,但是却异常清醒道:“硕爷,我是个生意人。生意场上,没有敌人,只有利益。

我敬您是前辈,在京城在文艺圈能量大。我们星火,有制作能力,有现在您也看到的推广和变现渠道。我们之间,不应该是谁堵谁的路,而是看看怎么能一起走得更快更稳。”

王硕没吭声,自顾自又喝了口酒,似乎在掂量他的话。

方远继续道:“我知道您手头有好本子,有想法。但拍电影,光有好本子不够,还得有资金,有靠谱的制片把控,有后期的发行渠道。这些,我们星火现在恰好都有那么一点。”

王硕眯着眼,打量了方远片刻,才慢悠悠开口:“我手头有几个本子,挺折腾人,缺个能镇得住场子、又懂市场的人帮着看看。

你方老板现在名气大,眼光毒,来帮我盯盯?不用你星火的名头,就你个人,挂个监制,让底下那帮猴崽子们也学学,什么叫国际水准。”

方远没有立刻答应,反而问道:“挂名可以。但既然是监制,就得有话语权。剧本、预算、后期,我到哪个份上能说话?”

“哟,还挺较真。”王硕乐了,“成啊,只要是为了片子好,你说话,我听着。当然,最后拍板儿还得是我的人,这您得理解吧?”

“理解。艺术创作,终归得听导演的。”方远点头,话锋一转。

“不过,硕爷,我大老远从上海跑来,不能就为给您打个白工吧?您得给我点盼头。”

“说吧,看上什么了?”王硕往后一靠,一副“我就知道”的表情。

“您接下来的作品,无论是小说还是剧本,影视改编的优先权,得给我们星火。价格,按市场最高价走,绝不让您吃亏。”

方远确实可以直接把《甲方乙方》、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这些提前抄掉,但是根本没用。

没用“王硕作品”这个头衔,一模一样的文字也不一定能卖得出去。

王硕心里也迅速盘算开了。

他现在的心思主要在写作上,对于亲自拍电影兴趣不大,也觉得麻烦。把改编权优先卖给星火,既能拿到实惠,又能借助他们的力量把自己的作品推广得更广,这买卖怎么看都划算。

里外里,他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,星火这简直是给他送钱还帮他扬名啊!

“成!”王硕笑道,“就冲方老板你这痛快劲儿!这事儿我看行!本子的事儿,就麻烦你多费心!至于改编权,好说,优先给你们!”

两只酒杯再次碰到了一起,这次的声音,比刚才清脆了不少。

王硕把自己心里的话说完,也觉得轻松了不少,说道:“刚才聊到哪儿了?说起来我还以为你小子品味还行呢,原来也跟那帮子俗人一样喜欢金庸.....”

“那您喜欢哪个作家?”

“别您您了,我比你大几岁,你叫哥就行。说起来,铁凝还可以,还有个王安忆,还有不少,但是这些我都谈不上喜欢,就是还凑合吧。单我佩服的就一个。是阿城,你知道吗?”

“哦?怎么说,我个人一般般,我觉得他挺酸的,而且作品比较局限,所谓‘三王’其他两部根本不配跟《棋王》放一起。而且太谜语人了。”

......

酒过三巡,菜过五味,气氛彻底热络起来。王硕是个喜欢热闹的性子,一个电话呼朋引伴。不多时,包间里又来了几个人。

王硕拉着方远,挨个介绍:

“这是叶京,我发小,满肚子坏水,写东西贼他妈损!”

“葛优,演员,你肯定认识。”

“叶大英,将门之后,现在也他妈不务正业搞起电影了!”

“刘蓓,许情,俩大美女,嘿嘿。”

看着眼前这群未来将在内地娱乐圈叱咤风云的人物,此刻还带着些许青涩和江湖气地聚在一起,方远心中了然:今晚这顿饭,吃的不仅是王硕未来的几个剧本的监制权和优先改编权,更是拿到了进入京城核心文艺圈的一张分量极重的入场券。

虽然对他们这个圈子没有太多好感,但是逢场作戏么......

“葛老师,以后有机会合作啊!”

“大英兄我必须单独喝一个!这可是名门子弟!”

方远贼兮兮的瞟了一眼许大美人的胸前,据说......

不会吧?那么离谱的?

“嗯,我刚刚跟黄磊合作,你们俩一起演的是凯歌导演的《边走边唱》?肯定是好电影!”

....

方远哪怕尽力保持清醒,但是还是喝醉了。

跟王硕等人告别以后,他拿出大哥大,拨通了一个号码。

嗯,她一直在首都。

“来接我,我现在的地址是..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