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宋对方青松很客气,寒暄过后,方远将剧本双手递上。
老宋接过,并没有立刻翻看,而是开口道:“我跟你父亲在一块也几十年了,我托一声大,小远啊,剧本我们先不说。拍电影是烧钱的行当,资金这一块,你怎么落实?”
方远早有准备:“宋伯伯,资金您放心。星火文化刚在香港完成一场商业演出,自有资金充足。前期拍摄预算,我们可以全额保障,绝不会给厂里添负担。”
老宋微微点了点头:“第二个问题,主创团队,尤其是导演和主演,你有什么想法?”
“导演我们希望和有过合作经验的导演继续共事,主演方面,这个本子就是照着我们公司的合作演员赵本山同志写的。”
导演不有现成的吗?冯晓刚啊!他有自己的审美和调度能力,而且现在没啥名气,好管。
大导演堕落的开始,就是觉得自己牛逼了,插手一切事务了。
前世做过制片的方远可太有经验了,哪怕是短剧也这样。
老宋见方远不是暴发户脑子一热就过来拍电影,这才拿起剧本,快速地翻阅着重点部分,目光在几处关键情节和对白上停留许久。
茶室里很安静,只有纸张翻动的声音。
方远和父亲的心都悬着。
终于,老宋放下剧本,看向方青松,语气缓和了许多:“青松啊,你这个儿子,是块干事情的料。本子……有点意思。”
“不过,挂靠不是小事,厂里要担责任。管理费、制片管理、最终审查这些,都得按规矩来,一点不能马虎。”
方青松连忙接话:“那是自然,规矩我们都懂,一切按厂里的章程办!”
“成。”老宋终于松了口,“剧本留下,我让艺委会抓紧时间论证。只要艺委会通过了,厂里原则上可以支持你们这个项目,具体细节,到时候再谈。”
从会议室出来,寒风一吹,方青松才发觉自己手心全是汗。方远倒是神色轻松了不少。
方青松长舒一口气:“老宋能说‘有点意思’,这可不简单,他眼光可挑的很呢。后面的事情,等着吧,你爸我也去帮你活动活动。”
接下来的几天,方青松则真的豁出了老脸,提着几瓶好酒,拜访了几位艺委会里有分量的老友。
一星期后,老宋又把方青松父子叫到了厂里。
“老方,艺委会意见统一了。本子基础很好,有生活、有深度,原则上通过了。但是……”
方青松的心提了起来。
“有几个细节建议修改,主要是结尾部分,希望基调再明亮一些,强调社会温暖。修改意见我让秘书整理好给你。”
方远苦笑,不是说八十年代开放吗?
“没问题!我们一定认真修改!”方青松和儿子对了下眼神,见儿子点头连忙答应。
“嗯。另外,厂里开会讨论了,支持可以,但章程不能乱。管理费按行业惯例,拷贝净收益的百分之八。厂里要派制片主任和财务跟进。具体的合同,我们年后来谈吧。”
回到公司,方远立刻行动起来。他先把修改意见仔细看了一遍,核心果然是“光明结尾”。
他想了想,提笔在剧本最后加了一场戏:老宋历经千辛万苦,终于在一处正在兴建的开发区找到了刘全离散的家人——他们不是消失了,而是迎来了新的生活。
嗯,有那个味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