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9年深秋的这个傍晚,对李默来说,原本和无数个傍晚没什么不同。
他飞快地扒完晚饭,就把自己关进了小房间,摊开物理习题集,开始苦思冥想起来。
“小默,看《电视报》上说,今天八频道放杨玉莹的新歌,今晚破例一次,你可以看一会电视。”母亲在屋外说道。
全家都知道他喜欢杨玉莹。
李默笔尖一顿。
杨玉莹?
少年的心开始火热起来。
晚上八点整,一阵舒缓而略带伤感的钢琴前奏响起。
屏幕上,没有出现李默预想中杨玉莹对着镜头甜笑的画面,而是一个泛着旧黄色的、阳光斜照的空教室镜头,灰尘在光柱中飞舞。
接着,画面切到了一个近景。杨玉莹出现了,但她没有笑。她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背带裙,侧身坐在课桌前,眼神怔怔地望着窗外。
那眼神,不再是李默熟悉的“甜”,而是一种他从未在她身上见过的、复杂的情绪。像是怀念,又像是失落,还有一种他这个年纪似懂非懂的惆怅。
“后来,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.....”
歌声响起,依然是清澈的嗓子,但唱出的不再是直白的“让我轻轻地告诉你”,反而带着淡淡的感伤。
李默彻底忘了桌上的物理题。
画面在现实与回忆间切换。一个穿着白衬衫的清瘦男生(解晓东)推着自行车在树下等待,阳光下羞涩的表情;图书馆里,男生偷偷把书塞进女生的书包;毕业时,梧桐树下那句轻得几乎听不见的“再见”和决绝转身的背影……
“你都如何回忆我
带着笑或是很沉默
这些年来,有没有人能让你不寂寞”
.....
李默不可能知道,在另一个时空,这首歌会达到一种怎样恐怖的流行程度。
按照原来的时间线,这首歌在十多年后出现,会成为一代人青春记忆的背景音,从大学宿舍的吉他声到毕业晚会的集体大合唱,从街边音像店到量贩式KTV的必点曲目。
顺便说一句,在所有主流排行榜上,《后来》都力压千禧情歌《至少还有你》。
2000年,神曲、好歌扎堆出现,《后来》是毫无争议霸榜的第一。
电视里还在播放着MV,这些画面没有一句完整的对白,却像一把无形的钥匙,猝不及防地打开了李默的心门。
他想起了自己后排那个总是安静看书的女生,想起了篮球赛后她递过来的那瓶汽水,想起了毕业在即,那种想说又不敢说的莫名情绪。
这些东西,他从未对任何人说起过,甚至自己都不敢细想,此刻却被这部短短的MV完全勾了出来。
当画面最后,杨玉莹从回忆中清醒,轻轻叹了口气,站起身走出空无一人的教室时,歌曲还在播放:
“永远不会再重来
有一个男孩
爱着那个女孩”
这一句,像一颗子弹,精准地击中了李默。他感到鼻子一酸,赶紧低下头,假装揉眼睛,生怕被家人看见。
他不懂什么叫“如何去爱”,但他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“失去”和“错过”的遗憾与疼痛,尽管他其实什么都还没拥有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