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8章 涛声依旧(2 / 2)

毕小世第一个拍案叫绝:“绝了!老陈,你这首歌真的绝啊!被你比下去了!”

陈晓奇也长长舒了口气。

方远鼓着掌,走到解晓东身边,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怎么样?我说了,要给你一首不输《让我轻轻地告诉你》的歌,没骗你吧?”

解晓东激动得说不出话,只是重重地点头。

他离开中央歌舞团,赌上一切来到上海,所有的忐忑和不安,在这一刻,都被这首《涛声依旧》带来的巨大信心和狂喜所取代。

他此刻无比确信,自己来对了!

“老板,陈老师……我,我一定唱好它!”解晓东的声音居然有些哽咽。

“你当然能唱好。”方远肯定地说,“这首歌,不是那种一听就上头的热闹曲子,它需要细品。我们要打造的,不是一个流星,而是一个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,一个有文化品位的偶像。”

“接下来,老毕,”方远看向毕小世,“为晓东打造形象,要突出他儒雅、斯文的一面,白衬衫、毛衫是标配。宣传口径上,要强调他的科班出身和这首歌的文化底蕴。”

“晓奇,老毕,编曲上还要再打磨一下,加入一些古筝、箫这样的民族乐器音色,但要点到为止,不能喧宾夺主,关键是烘托那种空灵、悠远的氛围。”

“这首歌咱们先小范围演出试验一下,根据观众反馈不断调整。”

“好的,方老板!”毕小世答应道。

方远的策略一如既往的稳健而高效。这歌不能是那种厂庆演出了,所以他没有选择大型舞台,而是精心挑选了上海音乐学院的学术报告厅,举办了一场小范围的“新歌试听会”。

听众是音乐学院的师生、部分文艺界人士和关系紧密的媒体。这个场合,既够档次,又能最大程度地获得真实、专业的反馈。

解晓东站在侧幕,手心有些出汗。这比他过去在歌舞团的任何一场演出都更让他紧张。台下坐着的,很多都是业内翘楚,他们的耳朵太刁了。

舞台上,只有一束追光,一架钢琴,和手持话筒的解晓东。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灰色毛背心,一如方远的要求,儒雅、干净。

前奏响起,依旧是毕小世钢琴主导的那份空灵与静谧。

“带走一盏渔火,让它温暖我的双眼……”

解晓东一开口,原本还有些细微交谈声的会场,瞬间安静了下来。

这首歌的韵味,需要细品。它不像《让我轻轻地告诉你》那样瞬间抓耳,但它像一壶好茶,初饮淡然,越品越觉醇厚绵长,余韵绕梁。

一曲终了,台下寂静了足足两三秒。

然后,掌声如同潮水般响起,不是爆炸性的热烈,而是持续、深沉、带着敬意和品味的掌声。许多音乐学院的教授边鼓掌边点头,彼此交换着赞赏的眼神。

一位资深乐评人会后拉着陈晓奇的手,激动地说:“老陈,这首歌不得了!这是把流行音乐做出文人气质了!解晓东这小伙子,唱得也好,不浮不躁,有味道!”

毛宁,对不起了......

你CP我抢了就算了,代表作我也抢了。

谁叫你一直不出现,我又找不到你人呢?

李春波前两天才通知,说你刚从辽宁南下去了羊城,你说这事闹的。

听我一句劝,去成都吧,那里比较适合你。快活似神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