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夏帝国的“人道主义援助”,像一滴墨水,滴入了南洲这杯看似清澈、实则暗流汹涌的浑水中。
“和平一号”的成功抵达,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。
对于被困的盟军士兵来说,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。虽然他们分到的物资杯水车薪,但这打破了他们“被世界遗忘”的绝望感。更重要的是,他们看到了樱花国海上封锁的“软肋”——他们不敢,或者说不愿,与大夏帝国发生正面冲突。
麦克和蒙哥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。他们立刻通过秘密渠道,向新大陆联邦和伦敦堡发出电报,请求动用一切外交力量,说服大夏帝国扩大“人道主义援助”的规模。他们甚至屈辱地提议,可以“租用”大夏的船只,来为北约军运送补给。
这正中大夏帝国下怀。
很快,第二艘、第三艘悬挂着龙旗的货轮,开始定期出现在南洲海岸线上。它们带来的,不仅仅是食物和药品,还有一种微妙的政治平衡。樱花国南洲舰队虽然强大,却像一个戴着镣铐的舞者,无法对这些“和平使者”采取任何行动。阿部规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船只,为他笼中的困兽,输送着赖以续命的血液。
他尝试过以外交途径向大夏提出抗议,但得到的回应永远是官方而又无可辩驳的辞令:“大夏帝国对南洲战事保持中立,但对南洲大陆发生的人道主义灾难深表关切。任何阻挠人道救援的行为,都将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。”
阿部规秀气得摔碎了他心爱的茶杯,但他无计可施。他知道,这是大夏帝国在明确地告诉他:南洲的战局,可以由你主导,但战争的节奏,必须由我控制。你不能让盟军死得太快。
这道“铁幕下的裂痕”,不仅为盟军带来了生机,也为另一些人带来了机会。
拉维·辛格上尉和他领导的“南洲自由军”(这是他们给自己取的新名字),在丛林中的日子,反而比以前更好过了。
樱花国的主力部队要么龟缩在防岛休整,要么被调往沿海,参与对盟军滩头阵地的围困。广大的内陆地区,反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兵力真空。
辛格利用这个机会,迅速扩大着自己的队伍。那些被战争摧毁了家园的当地人,那些对樱花国残暴统治不满的村民,以及那些看清了联邦和英吉利帝国同样是殖民者本质的知识分子,纷纷加入了他的行列。他的部队,从最初的百十人,迅速发展到了近两千人的规模。
而大夏帝国的“友好协会”,也通过各种隐秘的渠道,与他取得了更紧密的联系。
一天夜里,一架没有任何标识的运输机,在辛格他们开辟出的一块简易跑道上降落。从飞机上卸下的,不再是简单的步枪和炸药。
“这是‘87式’单兵反坦克火箭筒,破甲深度足以对付樱花国的任何中型坦克。”一个自称“陈先生”的大夏人,拍着一个绿色的发射筒,对辛格介绍道,“这是‘75式’便携防空炮,可以有效对付低空飞行的敌机。还有这个,最新型的数字加密电台,可以直接与我们在海上的‘观察站’联系。”
辛格看着这些散发着冰冷金属光泽的武器,心中充满了震撼。这些装备,甚至比北约军的制式装备还要先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