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不勒斯港。
曾经用于民用和商业的广阔码头,此刻已经彻底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军营。
延绵数公里的运输船队,正停靠在泊位上,船上的起重机,正日夜不停地,将一辆辆坦克、卡车、火炮和堆积如山的物资,吊入船舱。
码头上,黑压压的,全是整装待发的士兵。他们穿着卡其色的制服,背着步枪,脸上,带着一丝迷茫,但更多的是被胜利冲昏头脑的狂热。他们是“萨伏伊”掷弹兵师、“利托里奥”装甲师、“阿里埃特”装甲师的士兵,是意塔陆军的精华。
在过去,他们因为装备落后、训练不足,而在北非的沙漠里,被英吉帝国的“沙漠之鼠”们,打得丢盔弃甲。但现在,一切都不同了。
德普士盟友,提供了最新式的四号坦克和技术。更重要的是,他们不再需要冒着被皇家海军击沉的风险,艰难地穿越地中海。现在,整片海洋,都是他们的运输线!
一名年轻的“黑衫军”连长,名叫安东尼奥·瓦莱里,正带领着他的连队,排队等候登船。他抚摸着胸前贝尼托亲自颁发的勋章,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。
他是一个狂热的法西斯主义者,他坚信,他们正在进行一项神圣的事业——为意塔民族,在阳光下,争取一片“生存空间”。
“兄弟们!”他对他的士兵们喊道,“看看我们身后的大海!这是我们的海!海军的弟兄们,已经为我们扫清了所有的障碍!现在,轮到我们了!去黑洲,去埃及,为我们的国王和领袖,去征服一片富饶的土地!那里有石油,有棉花,有我们需要的一切!我们要像古罗马的军团一样,将我们的鹰旗,插遍尼罗河的两岸!”
士兵们,发出了震天的欢呼。
在短短的一周内,史无前例的运输行动,开始了。意塔王国,几乎动员了全国的运力。超过两百个师的庞大兵力(其中一部分为战斗部队,一部分为后勤、建设和占领部队),被分成了数个批次,开始源源不断地,从意塔南部的各个港口出发,毫无阻碍地,驶向黑洲北部。
第一批登陆点,选在了昔兰尼加的班加西和埃及边境的塞卢姆。
当数以百计的运输船,在数十艘巡洋舰和驱逐舰的护航下,出现在埃及海岸线上时,留守的英吉帝国和英联邦军队,彻底绝望了。
他们的主力,第8集团军,在失去了制海权和制空权后,补给已经完全断绝。他们能得到的,只有从遥远的南非,通过陆路,运来的一点点可怜的物资。他们就像一群被世界遗忘的孤儿。
面对数倍于己的,装备精良、士气高昂的意塔大军,任何抵抗,都显得毫无意义。
意塔的“利托里奥”装甲师,如同尖刀一般,轻易地撕开了英军薄弱的防线。曾经让德普士名将隆美尔都头痛不已的英军防线,在绝对的数量优势面前,如同纸糊的一般。
亚历-山大港,在经过象征性的抵抗后,宣布投降。
随后,意塔大军,兵分两路。一路,沿着尼罗河三角洲,直扑开罗。另一路,则向南,追击溃逃的英吉军,目标直指伊士运河。
英吉帝国在黑洲北部的三大殖民地——及埃、丹苏、肯尼亚,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,开始倒塌。
及埃,在失去了英吉军的保护后,很快沦陷。丹苏,这个及埃的南方邻国,兵力空虚,面对从北方涌来的意塔大军,几乎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。而肯尼亚,虽然距离遥远,但在失去了来自北方的补给和支援后,也变得岌岌可危。
“丰饶”计划,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成功。贝尼?,几乎兵不血刃地,就得到了一个比意塔本土,大上几十倍的,资源富饶的殖民帝国。
意塔的军团,在沉寂了两千年后,再一次,踏上了黑洲的土地。这一次,他们不再是徒步,而是乘坐着钢铁的战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