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章 东南造船厂(1 / 2)

如果说国际社会是惊涛骇浪,那么大夏帝国内部的工业界,特别是造船业,则像是久旱的土地迎来了黄金暴雨。那份总数高达120艘的“海狼”级驱逐舰和280艘各型海警船艇的公开招标公告,如同一张通往财富盛宴的入场券,让全国的民营造船厂彻底陷入了疯狂。

招标公告发出的第二天,通往帝都的火车票便一票难求。各大船厂的老板、总经理们,带着他们最精干的团队和最精美的礼品,如过江之鲫般涌入这座权力的中心。帝都最顶级的饭店,如“帝国饭店”、“大夏宾馆”,在24小时内客房全满,大堂里、咖啡厅里,随处可见西装革履、操着各地口音的人在低声交谈,空气中弥漫着雪茄、香水和金钱混合的、令人躁动的气息。

往日里门可罗雀的海军装备采购司门口,此刻变得车水马龙。一辆辆黑色的高级轿车停在路边,等待着他们的主人。这些在地方上跺一跺脚地面都要三颤的工业巨头们,此刻却像一个个等待面试的学徒,怀揣着厚厚的、装帧精美的投标书,希望能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盛宴中分得一杯羹。

“听说了吗?北洋重工的王董,这次是志在必得,他已经通过关系,约到了邓总司令的秘书吃饭!”

“哼,那算什么?我听说广船国际的陈总,把他珍藏多年的一幅前朝大家郑桥的竹子,送给了内阁一位很有影响力的次长!”

“没用的,这次不一样!我听内部消息说,陛下亲自定了调子,叫‘技术为王,质量优先’,谁敢在这上面搞小动作,就是跟自己的脑袋过不去!关键还得看硬实力!”

各种真真假假的小道消息,在奢华的饭局和私密的茶会间流传,搅动着每一个竞标者的心弦。他们白天在各个衙门之间奔走,递交文件,展示企业画册;晚上则穿梭于觥筹交错的酒会,试图在推杯换盏间,探听一丝半点的内部口风,或者与竞争对手结成暂时的同盟。这场围绕着钢铁订单的战争,在看不见的战场上,已经打得异常激烈。

在这场喧嚣的角逐中,位于南方明州市的【东南造船厂】和它的董事长李卫国,显得格格不入。

李卫国,一个五十出头,皮肤黝黑,双手布满老茧的男人,是真正从底层摸爬滚打出来的实干家。他深知,论人脉,他比不过那些有着深厚官方背景的北方大厂;论财力,他也无法在帝都的销金窟里一掷千金。去帝都公关,无异于把钱扔进水里,连个响都听不到。

在一次董事会上,面对着一众焦急的股东和高管,李卫国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:

“我们不去帝都了!把所有准备用于公关的预算,全部投入到技术研发和样品制造上!他们去跑关系,我们来造船!我就不信,皇帝陛下和海军,需要的是一群会喝酒的说客,而不是能造出好船的工匠!”

这是一个疯狂的决定,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豪赌。在没有拿到订单之前,就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和制造样品,一旦失败,东南造船厂将直接面临破产的风险。

李卫国将自己和厂里最优秀的几十名工程师关进了设计室,没日没夜地研究海军发下的“海狼”级驱逐舰设计蓝图。他们不眠不休,反复推敲,发现蓝图虽然成熟,但在管线布局、焊接工艺和船员居住性方面,仍有巨大的优化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