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章 影响(2 / 2)

《天京日报》次日头版头条,用鲜红的大字刊登了社论——《东方巨龙已然觉醒》。文章详细回顾了帝国三十年来的艰辛与辉煌,最后豪迈地宣称:一个和平、强大、自信的大夏帝国,将是维护世界秩序的重要稳定力量。

而在遥远的西大陆,各大强国的最高决策层,则是一片愁云惨淡。

英吉王国,首相府。首相的办公室内烟雾缭绕。国防大臣将一份紧急评估报告放在了首相的桌上。

“首相先生,根据我们驻夏天京武官发回的紧急情报和公开影像分析,我们得出了一个非常不乐观的结论。”国防大臣的表情无比严肃,“大夏帝国不仅拥有世界顶尖的海军,他们的陆军,尤其是装甲部队的实力,已经……已经超越了我们。”

报告中,军事家们对大夏帝国的“虎”式、“豹”式坦克进行了详细的解读。他们惊叹于其超前的设计理念——集强大的火力、厚重的防护和不俗的机动性于一身,完美契合了未来的战争模式。有专家甚至断言:“‘虎’式坦克的出现,宣告了现有所有王国坦克的过时。在战场上,能对付‘虎’的,恐怕只有另一辆‘虎’。”

而对于“火龙”火箭炮,西大陆的军事家们则感到了深深的恐惧。他们将其称为“东风管风琴”,并警告说,任何在野外集结的部队,如果被这种武器覆盖,都将是灭顶之灾。

“结论是什么?”首相疲惫地问道。

“结论是,”国防大臣深吸一口气,一字一顿地说道,“在未来至少十年内,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,避免与大夏帝国发生任何形式的军事冲突。我们……打不赢。”

同样的一幕,在法希的王宫,在德普士德国的总理府,在更多西大陆国家的权力中心上演。天京大阅兵,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,打醒了他们对东方的傲慢与偏见。他们第一次真正意识到,在世界的东方,一个足以与他们平起平坐,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超越他们的世界级强国,已经崛起了。

各大军事期刊纷纷撰文,解读这次阅兵展示出的“大夏军事学说”。他们发现,大夏帝国并非简单地模仿,而是在吸收了西大陆军事思想的精髓后,结合自身国情,走出了一条独特的“立体化、信息化的合成作战”道路。步兵、装甲兵、炮兵、空军,不再是各自为战的单元,而被整合成了一个高效、致命的战争机器。

一位着名的军事评论家在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:“我们曾嘲笑沉睡的东方巨龙,但今天,它不仅醒了,还睁开了喷火的双眼,亮出了足以撕裂一切的利爪。世界的力量格局,从天京长安大道上那场阅兵开始,被永久地改变了。”

承天门城楼上,皇帝王铭已经回到了休息室。他手中拿着一份汇总了世界各国反应的情报简报,脸上看不出喜怒。

林敬宗与邓世章、王德站在一旁,静静地等待着。

许久,王铭放下简报,目光望向窗外繁华的天京城,缓缓开口道:

“他们恐惧,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我们的剑。但他们不知道,我们铸造这柄利剑的目的,不是为了侵略,而是为了不再被侵略。ct都被打到家门口了,再不打回去妄为男人,现在磨剑再打回去。”

他转过身,看着自己的两位肱股之臣,语气坚定而有力:

“传我的旨意,帝国国防军,要继续枕戈待旦,但帝国的重心,要继续放在民生与发展上。强大的军队,是为了守护我们的人民能够安居乐业。这,才是大夏帝国真正的立国之本。”

“臣等,遵旨!”林敬宗与邓世章躬身应道,眼中充满了对这位年轻帝王的敬佩与信服,当然皇帝骂人的话,二人绝对没有听见,但要打回去,二人绝对听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