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称重!”
刘会计的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:“原报八十斤,实际有效粪量七斤六两。含土量超六成。”他翻开《评定标准》第十二条,手指重重敲在纸上:“掺杂使假者,追回票券,公示三日,三年禁兑。”
台下瞬间静得能听见风刮过晒谷场的声音。
赵老三突然“扑通”跪下,膝盖砸在青石板上的闷响惊得小儿子“哇”地哭出声:“我……我就是想给娃换块布做棉袄!他去年冬天冻得直咳嗽,夜里睡不踏实……”他婆娘抹着泪扯他衣角:“他前儿去供销社问了,布票得攒三个月,娃等不及啊……”
杨靖望着那孩子冻得通红的耳朵,喉结动了动。
他走下台,蹲在孩子面前,解下自己的围巾给孩子围上——那是王念慈用碎布拼的,针脚歪歪扭扭,倒比新围巾暖乎。
孩子立刻攥住围巾角,抽抽搭搭地止住了哭。
“劳动换布,一分一寸都该踏实。”杨靖起身,声音不高,却像敲在铜锣上,“赵老三,你家困难,大伙知道。可要是今天放过你,明天就有人拿泥巴换药,后天就没人信这布票了。”他转向小石头娘:“婶子,妇女会能不能先借他五寸布票?记‘扶贫预支’,等他真拾够了,再扣回来?”
小石头娘立刻拔高了嗓门:“能!我们妇女会愿担这个信!前儿王大娘家借粮,咱们不也担着?”她转头冲台下喊:“姐妹们说行不?”
“行!”“五寸够做个袖套了!”“赵老三你可得好好拾粪!”妇女们的应和声像炸豆子,震得晒谷场的彩旗哗啦啦响。
张大山把红缨枪往地上一杵:“护牛队监督他拾粪,每日打卡!我让我家二小子跟他娃一块玩,省得娃等急了又想歪招!”
赵老三哭着给杨靖磕了三个响头,额头都红了:“我、我往后天天天不亮就去拾粪!我当监督员,谁造假我第一个喊!”
台下突然爆发出掌声。
王念慈抹了把眼角,低头在登记册上写着什么,笔尖把纸都戳破了。
杨靖望着台下发亮的眼睛——有拾粪的老汉,有背药篓的妇人,有攥着粪箕的娃娃,他们的目光里不再是怀疑,而是踏实的热乎气。
当晚,杨靖在油灯下翻系统面板时,一道微光突然从指尖窜出来,在墙上投出个金色的“√”。
【公信力锚定】达成,群众认同稳固,解锁“制度输出包”——可生成标准化治理手册。
杨靖眨了眨眼,新界面“唰”地展开,最上面就是他前儿写的《农村副业协同治理方案》,
他摸着封皮上的油墨,突然笑出声——王念慈前儿说要把布票送到全县,现在倒好,连规矩都要送进门了。
窗外传来王念慈的脚步声,她端着热粥进来,见他盯着面板乐,也凑过来看:“这是要往县里送?”
“明儿让刘会计带三份去。”杨靖把粥吹凉,递给她,“顺便问问县革委会,啥时候能给咱批个‘试点’的牌子。”
王念慈喝了口粥,眼睛亮得像星子:“我猜,县革委会的会议室里,这会儿该摆上咱们的方案了。”
杨靖没接话,他望着窗外渐起的夜风,想起前儿在县供销社看见的布告栏——那上面还贴着“严禁私自兑换物资”的告示。
可他知道,等明儿刘会计背着布包进县城,那告示栏的角落,迟早会贴上一张新纸,写着“平安屯副业协同治理试点办法”。
夜风掀起窗纸,吹得系统面板上的“制度输出包”微微晃动。
杨靖伸手按住,听见远处传来打更声——这一夜,松江县的某个会议室里,大概要多一盏亮到天亮的灯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