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2章 火场抢账,碑立人心(2 / 2)

等第一缕晨光爬上屋檐,十本复印件整整齐齐码在桌上,封皮写着“平安屯经济档案(备份)”。

“送县革委会、人民银行、文教局、武装部……”杨靖数着,突然停住,“再给马德海留一份——不,给他侄子。”

铁蛋舅扛着相机出门时,哈气在睫毛上结了霜:“保准让全县都看见刘叔这双手!”

县府公告栏前围了一圈人。

吴干事挤在最前头,推了推眼镜凑近看,照片底下题着“火里抢出来的真话”,他扭头跟旁边的同事嘀咕:“要说这杨靖是投机倒把,我今儿就把这照片吃了——你瞧刘会计这手,比咱在农场割麦子磨的泡还实在!”同事憋着笑:“吴干事您可别,回头杨靖该拿系统商城的面包换您粮票了。”

马德海从县里回来时,棉鞋上沾着雪水,灰呢大衣皱得像团抹布。

他把自己关在屋,直到傍晚才拄着拐出门。

西关桥头的风卷着雪粒子,他望着远处平安屯方向的火光——不是火场,是代购点挂的红灯笼。

“叔。”身后传来侄子的声音,“北三屯的代购点今早挂牌了,我去瞧了,那票据上盖着‘平安代购’的红章,比供销社的还周正。”

马德海喉咙发紧:“连你……”

“叔,”侄子挠了挠头,“我昨儿在县府看了照片,刘会计那手……咱庄稼人谁不心疼?再说了,跟着杨靖干,咱屯每户能多挣两百,这钱又不是偷的抢的……”

马德海转身要走,余光瞥见桥栏上有只粗瓷碗,白汽儿直往上冒。

他凑近一瞧,底下压着张字条,字迹歪歪扭扭:“许爷走了,您也歇歇吧。——胖嫂子”。

他摸了摸碗,还热乎着,粥里飘着玉米粒的甜香。

喉结动了动,到底没碰,转身往家走,拐棍点在冰面上,“嗒嗒”声比心跳还慢。

晒谷场的大喇叭响得震天,王念慈带着孩子们唱《咱们工人有力量》,跑调的童声混着大人的笑声,把积雪都震得簌簌往下掉。

杨靖站在土台上,身后挂着红布,写着“平安商盟正式成立”。

刘会计捧着新账册上台,烫金封面在阳光下闪着光:“十屯共管,百年可查。”张大山举着蘸了朱砂的笔,代表各屯签字,笔尖刚碰纸,底下就爆发出喝彩——他手直抖,说这是给子孙后代画押呢!

“从今日起,全县十三屯,统一代购、统一结算!”杨靖提高嗓门,“每户增收目标——两百元!”

人群欢呼如雷,王念慈的辫梢红毛线飞得老高。

杨靖望着台下攒动的人头,突然听见系统提示在脑子里炸响:【全县代购网络正式启用,解锁“万元户满级应用”:可批量生成票据、调度物资、预支工分】。

他攥了攥拳头,掌心还留着抢账本时蹭的焦灰,可心里比晒谷场上的太阳还热乎。

仪式散了,杨靖坐在队部的炕头,翻着那本从火里抢出的原始屯志。

纸页脆得像薄冰,夹着张老疙瘩的字条:“互助共济,方得平安。”他正摩挲着,系统突然“叮”了一声:【检测到“历史锚点”稳固,触发隐藏权限——【时代印记】:可为任意合规交易赋予“集体认证”标识,永久存档】。

窗外传来驴车铃铛声,十辆“平安代购”的车正往更远的屯子去,车灯在夜色里连成串,像星星落进雪窝。

山梁上,新犁的黑土泛着光,蜿蜒得像条要活过来的龙。

杨靖合上册子,听见远处传来隐约的雷声——春雨要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