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都市重生 > 六零年屯里,我开系统商城当万元 > 第19章 口琴一响,周卫国的脸绿了?

第19章 口琴一响,周卫国的脸绿了?(1 / 2)

晒谷场的大杨树刚冒出新芽,杨靖揣着五个铁盒子从知青点往场里跑,系统面板在眼前晃悠——【简易口琴兑换成功,消耗100积分】。

他摸了摸兜里硬邦邦的口琴盒,想起昨晚小石头举着半块饼说要送雷公叔叔当礼物,差点笑出声——这娃把口琴吹出来的调儿听成雷公打小鼾了。

靖哥!

靖哥!小石头光着脚从草垛后窜出来,裤腿沾着泥点子,鼻尖还挂着清鼻涕,王姐说今儿教《东方红》,可狗剩用树叶子吹得跟鸭子打架似的!

杨靖蹲下身,把口琴盒往他怀里一塞:鸭子?咱今儿换铁虫子。

铁虫子?小石头眨巴着眼睛掀开盒盖,金属口琴在阳光下泛着光,他立刻把脸贴上去闻,香的!

比王姐的雪花膏还香!

这一嗓子招来了七八个泥猴儿,狗剩蹭过来扒拉盒盖,二丫踮着脚要看,小菊揪着杨靖的衣角直晃:我也要!

我也要!

王念慈抱着风琴从知青点走过来,蓝布衫洗得发白,发梢沾着点草屑——她今早帮张大娘家挑水,路过晒谷场就直接来了。

见孩子们围着杨靖闹,她指尖抵着嘴角,梨涡慢慢漾开——这是她下放三个月来,头回没在笑里掺着苦味儿。

都排好队。她把风琴往石墩上一放,琴键被磨得发亮,杨靖,你这是要组个土喇叭交响团

小花起的名儿!杨靖把口琴分完,小石头攥着口琴往手心里哈气,狗剩已经把琴往嘴上送,地吹了个破音。

调儿歪得能把树上的麻雀吓飞,可孩子们个个腮帮子鼓得像蛤蟆,眼睛亮得能点油灯。

王念慈按下风琴和弦,试着跟上口琴的跑调,竟意外凑出点热闹劲儿。

小花从知青点端着搪瓷缸子过来,喝了口热水就拍巴掌:好!

这调儿比公社大喇叭还鲜活!

鲜活?

冷不丁一声质问,晒谷场的热闹劲儿像被兜头泼了盆凉水。

周卫国穿着洗得发白的军大衣,双手插在兜里,眉峰拧成个结——他今早特意去公社送报表,回来就听见这乱糟糟的动静。

文艺是要讲究章法的。他踢开脚边的碎草,目光扫过孩子们沾泥的手,泥腿子吹口琴,跟耍猴戏有什么区别?

杨靖捏着自己那把口琴,突然放到嘴边。

清亮的《歌唱祖国》前奏冲出来,惊得麻雀扑棱棱飞上天。

他歪头笑:周组长,您听这是耍猴吗?

一、二、三——唱!

孩子们扯着嗓子吼起来,调儿跑成了麻花,可底气足得能掀翻大杨树的叶子。

李大叔扛着锄头从地头过来,裤脚还滴着泥水,听着听着就跟着哼,锄头把儿在地上敲出节奏;张大娘拎着菜篮路过,把篮子往地上一放,拍着大腿打拍子;就连蹲在墙根儿的老黄狗,都支棱起耳朵跟着两声。

周卫国的军大衣角被风吹得掀起来,他攥着衣兜的手背上青筋直跳。

想骂不成体统,可那跑调的歌声里裹着热乎气儿——像灶膛里的柴火,劈里啪啦烧得人心里发烫。

他突然想起在城里文工团时,团员们唱《东方红》要练二十遍,每句的气口都得拿尺子量,可哪回都没这泥孩子吼两嗓子带劲。

周组长来指导指导?杨靖吹着口琴凑过去,您是城里来的,给咱把调儿扳正了?

周卫国梗着脖子:指导什么?

这叫集体噪音!话刚说完,小石头突然拔高嗓门独唱:共产党像太阳——调儿直接窜到了云彩眼儿里,全场哄笑。

王念慈却没笑,指尖在风琴上流动,小花跟着哼,口琴也歪歪扭扭地凑进来,七拧八拐的声音竟揉成了团暖烘烘的云。

周卫国喉结动了动。

他想起上个月在县礼堂,自己领唱《国际歌》,台下静得能听见针掉地,可散场时连鼓掌都像敲木鱼。

哪像现在,晒谷场的笑声能撞得房梁晃,连风里都飘着苞米饼子的香。

刘会计扛着账本从队部过来,额头上还沾着粉笔灰,大山队长让我捎个信儿——县里要办知青文艺汇演,咱屯得报个节目。

好啊!杨靖把口琴往兜里一塞,笑得露出后槽牙,就让咱平安屯少儿合唱团闪亮登场!

合唱团?小石头蹦起来,泥脚在杨靖裤腿上印了个小巴掌,我要穿新鞋上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