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都市重生 > 六零年屯里,我开系统商城当万元 > 第16章 知青来了个“唱歌仙女儿”,我送她半块肥皂?

第16章 知青来了个“唱歌仙女儿”,我送她半块肥皂?(1 / 2)

日头刚滑到西山顶,晒谷场的蓝布棚子正被王婶子往竹篙上卷。

杨靖蹲在八仙桌下数鸡蛋,竹筐里的蛋壳儿碰得叮当响,突然听见屯口传来“得得”的马蹄声,混着七嘴八舌的嚷嚷:“县里的马车!知青到啦!”

他手一抖,俩鸡蛋骨碌碌滚到桌腿边。

张大山刚咬了半块油饼,油星子沾在胡子上:“得嘞,又来批城里娃。上回那拨儿,挑水把桶摔井里,犁地能把牛吓蹿了。”

杨靖弯腰捡鸡蛋,耳尖却支棱起来——马蹄声里还夹着“叮叮咚咚”的琴键响。

他直起身子,就见屯口土路扬起一片尘烟,两辆胶轮马车停在老槐树下。

头辆车上,一个穿蓝布衫的姑娘正抱着架旧风琴往下挪,月白围巾被风掀起一角,露出后颈细白的皮肤。

她发辫松了几缕,却偏要腾出只手扶住琴箱,琴键在夕阳里闪着暗黄的光。

“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啊——”

姑娘试了试琴键,轻轻哼了半句。

那声音清凌凌的,像山涧水冲过鹅卵石。

杨靖手里的鸡蛋“啪嗒”掉回筐里——这调子他太熟了,前世送外卖到医院,母亲躺在病床上,枯瘦的手攥着他衣角,哼的就是这曲儿。

“这啥调儿?”李老蔫蹲在墙根儿抠脚丫,“比我家老母鸡下蛋叫得还愁。”

“艺术!”旁边穿灰卡其布衫的高个青年皱着眉,推了推眼镜,“乡亲们没接触过文工团演出,不懂高雅。”他冲姑娘使眼色,“念慈,别白费力气。”

杨靖这才注意到,高个青年胸前别着“知青小组长”的红袖章,姓周,早上刘会计提过。

那姑娘被他说得耳尖泛红,手指绞着围巾穗子,风琴角磕在车轮上“咚”地响。

“同志,洗把脸吧。”杨靖挤开围观的小孩,从裤兜掏出半块肥皂。

肥皂用报纸包着,边角还沾着系统商城的茉莉香——他今早刚用50积分换了块新的,掰半块正合适。

姑娘抬头,眼睛亮得像刚擦过的玻璃:“谢、谢谢。”她指尖碰了碰肥皂,又慌忙缩回,“这太金贵了……”

“不贵!”杨靖咧嘴笑,“我奶说,知青来咱屯是支援建设,得拿热乎心待着。”他余光瞥见人群里晃过个身影——赵德柱缩在墙根儿,叼着旱烟袋,嘴角撇得能挂油瓶。

“小滑头倒会献殷勤!”赵德柱“呸”地吐口唾沫,“半块肥皂就想套知青的票?当咱屯人眼瞎呐?”

“赵记分员这是酸了?”张大山把油饼往怀里一揣,“昨儿李老蔫说在你家后窗看见啥来着?哦对,跪炕席背语录呢。”围观的村民哄笑起来,赵德柱脸涨得跟猪肝似的,扭头钻进胡同里,烟袋锅子撞在墙头上“当啷”响。

“记工分!”张大山拍着杨靖肩膀喊,“安抚知青情绪,算两分!”

“那得给张叔记十分——”杨靖压低声音,“嘴皮子比生产队的铡刀还快。”

张大山追着要打他,人群散了大半。

杨靖回头,正撞进姑娘清亮的眼睛里。

她把肥皂往怀里拢了拢,轻声说:“我叫王念慈,县文工团的。”

“杨靖,修犁的。”他指了指自己沾着草屑的裤腿,“明儿要是风琴坏了,找我。”

日头落尽时,王念慈和另个扎羊角辫的姑娘被领去村东头的土坯房。

杨靖蹲在自家院墙外,看刘会计扛着铺盖卷进去,又听见“吱呀”一声——那屋没窗棂,风直往里灌。

“系统提示:检测到知青生活困难,发布隐藏任务【温暖初遇】,赠送热水+蜡烛奖励10积分。”

杨靖摸黑跑到灶房,往瓦罐里灌了半壶热水。

蜡烛是系统商城1积分一根的“土蜡”,他揣了两根,用旧布包好,绕到土坯房后窗。

“小花,你说咱要在这儿住半年?”屋里传来王念慈的声音,带着点鼻音,“连个灯油都没有……”

“怕啥?”叫小花的姑娘大大咧咧,“那杨靖看着机灵,刚才送肥皂的样儿,像偷了鸡的狐狸——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