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所以,更需要您来把关啊,赵工!”江凛趁热打铁,“思远的项目,如果能争取到一次正式的项目评审会,由您这样的老专家来主持评议,指出不足,把握方向,那不是比现在这样僵持着要好得多?成功了,是咱们所里的荣耀;即使不成熟,也能积累经验,明确下一步方向。总好过现在这样,项目悬着,人心也悬着。”
陈思远也鼓起勇气,端起酒杯:“赵工,我以前年轻气盛,说话冲,您别往心里去。我的项目,真的很希望能得到您的指导!”
赵工看着眼前诚恳的年轻人,又看了看一旁目光清澈、言辞恳切的江凛,再想起码头那晚的惊险和资料室的风波(他隐约听到些风声),以及江凛之前指出的那个齿轮侧隙问题……他心中的坚冰,终于在火锅蒸腾的热气和真诚的话语中,渐渐消融。
他重重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,哈出一口酒气,仿佛也吐出了胸中的块垒:“行了!话都说到这份上了!我老赵也不是冥顽不灵的老古董!思远,你的项目报告,好好准备!我……我去找所长说说,争取开个评审会!成不成,看你自己的本事,也看老天爷赏不赏这碗饭!”
“谢谢赵工!”陈思远激动得脸都红了,连忙给赵工斟满酒。
江凛笑着举起杯:“这就对了!同心协力,其利断金!为了咱们山城机械工业的未来,走一个!”
三只酒杯再次碰到一起,发出清脆的响声,融入了火锅店喧嚣而充满生命力的背景音中。这一刻,技术路线的分歧似乎在红汤翻滚中暂时弥合,一场潜在的内部消耗,被巧妙地转化为了共同对外的合力。
---
林深通过加密信道收到了江凛关于“火锅谈判”成功的简要汇报,以及赵工同意推动项目评审的关键信息。
“很好。”林深眼中闪过一丝赞许,“江凛抓住了关键。内部团结是抵御外部分化的重要基础。”
他转向分析员:“评审会一旦召开,必然成为‘银狐’重点破坏的目标。预测他们可能采取的手段。”
分析员调出数据模型:“概率最高的是:一,在评审会上安排‘专家’发难;二,在会前散布不利于陈思远的谣言,制造舆论压力;三,针对评审组成员进行贿赂或施压;四,物理破坏评审资料或现场。”
林深点头:“针对以上可能性,制定应对预案。尤其注意舆论层面,那个女记者安然,需要重点关注其动向。同时,加强对b-7仓库的监控,我要知道‘银狐’接下来的每一步棋。”
---
银狐维克多·陈也收到了眼线关于江凛、陈思远、赵工三人聚餐的消息。他的脸色不太好看。
“一顿火锅……就想把裂痕补上?”他冷哼道,“天真!”
他走到通讯设备前,发出新的指令:“通知我们在京都(北京)的关系,设法延缓或干扰山城那边可能发起的项目评审流程。同时,让我们在本地收买的那个‘笔杆子’,加大火力,重点渲染陈思远项目技术路线的‘盲目性’和‘巨大风险’,特别是要把他和那两个身份不明的海外专家捆绑在一起!我要让他们所谓的‘团结’,在舆论的压力下不堪一击!”
他就不信,在根深蒂固的保守观念和精心策划的舆论风暴面前,一顿火锅建立起来的脆弱联盟,能有多牢固。他的棋,才刚刚开始落子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