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7章 民心难为(2 / 2)

另一位老工匠却摇头道:一刀杀了太便宜他们了。就该让他们亲眼看着,他们想毁的关墙是如何一天天建成的!

最终,一位在工地上德高望重、曾参与多处关键节点建造的老匠人,在几名徒弟的搀扶下,走出人群,来到台前。他名叫李长顺,是当地有名的木匠,一双巧手能将最普通的木材变成坚固的建筑。李老爹脸上布满皱纹,双手布满老茧,但眼神却异常明亮。

他先是对着墨临渊和云舒深深一揖,然后转身,面向人群,朗声道:王爷,王妃,诸位乡亲!小老儿是个粗人,不懂太多大道理。但觉得,一刀杀了这些腌臜货,太便宜他们了!他们不是想毁咱们的关墙吗?不如,就让他们在这关墙之下,服最苦最累的役!让他们亲眼看着,他们想毁掉的家园,是怎么在咱们手里,一天天变得固若金汤!让他们用残生,来赎这滔天大罪!这,比一刀痛快,更解气!也更让后来那些心怀不轨的人知道,打昭宁关主意的下场!

这个提议,如同在沸腾的油锅里滴入了冷水,瞬间引发了更强烈的反响!

对!让他们服苦役!累死他们!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附和声。

让他们赎罪!到死为止!

李老爹说得对!就这么办!

民意汹涌,几乎呈现一边倒的趋势。墨临渊与云舒对视一眼,看到了彼此眼中深藏的赞许。这不仅是惩罚,更是将一场危机转化为最深刻、最持久的凝聚力工程的绝佳契机。让破坏者亲手参与建设,没有比这更讽刺、更具有警示意义和动员效果的惩罚了。

墨临渊声音斩钉截铁,如同金铁交鸣,瞬间压下了所有嘈杂,便依李老爹和诸位乡亲所请!将此辈罪囚,悉数打入苦役营,专司最险、最重、最耗心力之工!以役代刑,直至我昭宁关全面竣工,海疆靖平之日!若中途累死、意外身亡,便是天意!若苟活至完工,再行发落!

王爷英明!王妃英明!

昭宁关万胜!

判决一下,群情激昂到了顶点!不知是谁先带头,震天的号子声再次响彻云霄,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整齐划一,充满了无与伦比的力量感和决心。建设的热忱,如同被彻底点燃的燎原之火,熊熊燃烧,势不可挡。

人群中,那位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泪流满面,她将额头轻轻抵在孩子的小脑袋上,喃喃道:儿啊,你爹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。咱们有家了,有墙了,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。

老铁匠周大锤擦了擦眼角的泪水,转身对身边的工友们大声道:兄弟们!王爷给了咱们做主的机会,咱们不能辜负!从今天起,我周大锤保证,每天多打十根铁钎,绝不懈怠!

人群中爆发出阵阵响应声,工人们纷纷表态要加倍努力。一位年轻工匠高举手中的斧头:我的斧头磨得最锋利,每日多砍百根木头,不在话下!

一位年长的石匠也站出来,声音洪亮:我老石匠干了一辈子石工,今日起,每块石头都亲自检视,绝不让一颗松动的石子留在咱们的关墙上!

人群开始有序散去,但激昂的情绪久久不散。这时,那位提议的李老爹,却并未随人群离开,而是拉着自己那个约莫十来岁、眼神机灵的孙儿,捧着一件用粗布小心翼翼包裹的物事,颤巍巍地再次走到台前,对着正要离开的云舒,深深拜了下去。

王妃,老匠人声音哽咽,眼中闪烁着泪光,却带着无比真诚的笑意,小老儿和工地上几个相熟的老伙计,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。见您设计的那些标准件,边角料丢了可惜,就琢磨着,照您那箱子的巧思,一点点拼凑了点东西……算不上万民伞,就是点穷心意,愿王爷王妃身体康健,愿咱们这昭宁关,平平安安,再不受人欺负!

云舒微微一怔,示意身旁的女卫接过。粗布掀开,里面赫然是一把尺寸不大、却结构极其精巧的木制。伞骨用的是各种形状的废弃模块榫卯边角料,不用一钉一铆,完全依靠精巧的榫卯结构拼接而成,牢固异常。伞面是洗得发白的粗麻布,上面用木炭歪歪扭扭写满了名字,更多的是密密麻麻、深深浅浅的红手印,有些甚至能看出是直接用割破的手指按上去的。

这简陋、粗糙、甚至有些笨拙的万民伞,却像一块烧红的烙铁,烫得云舒手心发颤,一股难以言喻的热流从胸腔直冲眼眶。她仿佛能看到,在劳累了一天的工棚里,在昏黄的油灯下,这些淳朴的工匠们,是如何小心翼翼地打磨着那些废弃的木料,如何怀着最虔诚的心愿,将彼此的名字、乃至血印,留在这简陋的伞面上。

她双手郑重地接过这把比千斤还重的,声音不受控制地带上了一丝沙哑:李老爹,还有诸位乡亲……这份心意,我和王爷,收到了。她目光扫过老人皴裂的手指、孩子清澈又带着期盼的眼神,无比郑重地说道:放心。有王爷,有将士们,更有你们大家在,这昭宁关,就一定是咱们最坚固的家!谁也毁不了!

李老爹用力地点头,老泪纵横,拉着孙儿,一步三回头地融入散去的人流。那稚嫩的童声随风隐约传来:爷爷,王妃说,这里是咱的家……

墨临渊走到云舒身侧,与她一同望着那消失在人群中的一老一少,又望向远处阳光下如火如荼、号子声震天的工地。他沉默片刻,轻声道:民心如水,载舟覆舟。今日方知,这二字,重逾千钧。有了它,昭宁关,才真正有了魂,有了根。

云舒紧紧抱着怀中那把粗糙的,感受着那上面承载的万千期盼与重量,重重地点了点头。阳光洒在她侧脸,也洒在身后巍然初显的关墙上,镀上了一层温暖而坚定的金色光芒。

就在此时,李老爹的孙子忽然跑回来,气喘吁吁地递给云舒一个小木盒:王妃,这是爷爷让我交给您的。他说,这是他用最坚硬的铁木做的,希望您和王爷平平安安。

云舒打开木盒,里面是一对精雕细琢的木制龙凤佩,做工虽不及宫中御制品般精细,却带着一种质朴而真挚的力量。龙凤相依,栩栩如生,每一道纹路都凝聚着老匠人的心血。

替我谢谢李老爹。云舒郑重地将龙凤佩收入怀中,轻声道,这份情谊,我和王爷永生铭记。

小童欢快地点头,转身跑向他的爷爷。阳光下,祖孙俩的身影渐渐融入了忙碌的工地上,成为了昭宁关这幅宏大画卷中温暖的一笔。

墨临渊望着眼前这生机勃勃的景象,轻声道:云舒,有朝一日,当我们的子孙站在这座关墙上,眺望这片我们亲手守护的海疆时,他们会记住今天。记住这民心所向的力量。

云舒抬头望向远方,海天相接处,一片蔚蓝。她握紧了手中的万民伞,坚定地点了点头:是的,王爷。昭宁关不仅是一座城墙,它是一颗心,一颗跳动在海疆之上、守护万千百姓的赤子之心。

夕阳西下,昭宁关的轮廓在金色的余晖中愈发雄伟。关墙之上,工匠们挥汗如雨;关墙之下,农夫们开垦荒地;不远处的海面上,渔夫们的船只缓缓归航。一幅安宁祥和的画面,却凝聚着无数人用汗水、泪水甚至鲜血换来的和平。

这就是民心所向,这就是他们为之奋斗的一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