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7章 设计创新(2 / 2)

云舒不以为意,微笑着取出模型,开始详细讲解。她将复杂的工程原理,用匠人们熟悉的语言和比喻,娓娓道来。她提到木构建筑的榫卯,提到人体骨骼的关节,甚至用他们熟悉的船体结构做类比。

渐渐地,老匠人们眼中的困惑变成了惊讶,继而是恍然大悟。

妙...妙啊!李大山颤抖着抚摸模型,如此一来,省工省料,还更牢靠!老朽做了五十年石匠,从未想过石头也能这样用!

木匠张师傅也连连点头:郡主这设计,巧妙利用了材料特性。就像我们造船,龙骨与肋骨的连接,也是讲究咬合严密,才能经得起风浪。

造船匠王师傅更是兴奋:郡主,能否让老朽参与炮台设计?我们造船,最懂得如何抗浪。若能将船体抗浪的原理用于炮台,或有奇效!

云舒眼中闪过惊喜:正需要王师傅的经验。我正为如何设计炮台外形,减少海浪冲击而苦恼。

一场热烈的讨论随即展开。老匠人们各抒己见,云舒认真倾听,不时记录。墨临渊坐在一旁,默默观察,心中满是欣慰。他看到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的交融,看到了不同行业经验的碰撞,更看到了人心的凝聚。

讨论持续了整整一下午。夕阳西下,老匠人们带着图纸和模型,心满意足地离开。他们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,仿佛重新找回了年轻时的激情。

郡主,李大山临走前,深深一揖,老朽回去就召集徒子徒孙,开始制作模型。若能参与此等工程,实乃老朽一生之幸!

云舒亲自送他们到门口,微笑道:李师傅客气了。没有你们的经验,我的设计只是纸上谈兵。这是集体的智慧。

待匠人们离去,墨临渊走到云舒身边,轻声道:看到了吗?这就是人心。你的设计,不仅是技术创新,更是对传统智慧的尊重。他们愿意追随你,不仅因为你是郡主,更因为你懂得倾听,懂得尊重。

云舒眼中闪过一丝感动:临渊,谢谢你。没有你的支持,我无法召集这些匠人,也无法进行这样的创新。

墨临渊握住她的手,掌心温暖而坚定:舒儿,你总是谦虚。但我知道,这座昭宁关,将成为传奇。不仅因为它坚固,更因为它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智慧。

夜色渐深,制图室内依然灯火通明。云舒伏案修改设计图,墨临渊在一旁研墨添茶。烛光摇曳,映照着两人专注的面容。

对了,墨临渊突然想起什么,朝廷的拨款,有了回音。户部同意先行拨付五十万两,分三批到位。第一批,十日内可到。

云舒眼中闪过喜色:太好了!有了这笔钱,可以立即开始准备材料和工具。特别是那些特殊粘合剂的原料,需要提前采购。

墨临渊点头:我已经命人准备。但舒儿,我担心工期。海盗不会等我们建完昭宁关。

云舒眼中闪过坚定:所以我们需要分阶段建设。先建主塔和两座核心炮台,形成基本防御能力。其余设施,可以后续完善。

墨临渊沉思片刻:还有人力问题。招募流民,需要时间。而且...他压低声音,我怀疑,有人会暗中阻挠。

云舒点头:所以我们需要做好保密工作。特别是主塔和炮台的关键设计,不能外泄。

两人相视一笑,心照不宣。他们都知道,这座昭宁关,不仅是一座物理上的要塞,更是一场与时间、与敌人、与困难的赛跑。

夜深了,海风轻拂,带着咸涩的气息。屋内,烛火摇曳,映照着云舒专注的面容。她手中的笔,在纸上飞舞,勾勒出一个个精确的尺寸和结构。每一个线条,都凝聚着她的智慧和心血。

墨临渊站在窗前,望着远处的海面,月光如银,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。他心中涌起一股豪情,这座昭宁关,将成为海上的长城,守护着千千万万百姓的安宁。

舒儿,他轻声说,休息吧。明天,还有更多工作。

云舒放下笔,揉了揉酸痛的肩膀:好。但临渊,我有一个请求。

墨临渊转身,眼中满是温柔:

我想亲自参与施工。不仅是设计,还有实地指导。这样能及时发现问题,调整方案。

墨临渊眼中闪过担忧:太危险了。工地混乱,而且...

云舒打断他:临渊,这座关,不仅是为了防御海盗,更是为了那些失去家园的人。我必须亲自参与,才能确保它真正能守护百姓。

墨临渊凝视着她,眼中闪过一丝挣扎,最终化为坚定:好。但必须有护卫随行,确保安全。

云舒微笑,眼中闪烁着星辰般的光芒:谢谢你,临渊。

两人相携离开制图室,月光如水,洒在庭院中。远处,海浪轻拍岸边的声音隐约传来,如同大自然的低语,回应着他们的誓言。而在云舒的图纸上,昭宁关的轮廓逐渐清晰,仿佛已经屹立在鹰嘴岬上,守护着这片海域的安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