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曦初露,薄雾如纱,笼罩着泉州城。街巷间,早点铺子的蒸笼冒出袅袅白气,与清晨的薄雾交织在一起。油条的香气、豆浆的醇香,混合着海风的咸涩,构成了这座海滨城市独特的晨韵。
云舒早早起身,梳洗完毕,换上便于行动的浅青色劲装。她将长发高高束起,只簪一支简单的白玉簪,显得干练而英气。今日,是昭宁关工程正式开工的日子,也是她与墨临渊筹谋已久的以工代赈计划启动之日。
行辕内,人声鼎沸。墨临渊身着墨色锦袍,腰悬宝剑,正与几位官员低声交谈。看到云舒进来,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:准备好了?
云舒点头,取出一卷厚厚的名册:流民登记已完毕,共三千二百人,多为海盗袭扰后失去家园的百姓。另有五百名工匠,皆是本地能工巧匠。
墨临渊接过名册,仔细翻阅:很好。但舒儿,三千多人,如何管理?如何确保公平?
云舒微笑,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:我设计了一套工分制度。根据工种难度、劳动强度,将工作分为甲乙丙三等。甲等如石匠、铁匠,每日工分十;乙等如搬运、挖掘,每日工分八;丙等如后勤、杂务,每日工分六。工分可兑换粮食、银钱,也可积攒换取永久居所。
墨临渊眼中闪过赞许:工分制...既能激励积极性,又能确保公平。你如何想到的?
云舒轻声道:源于军中制度。士兵们需要激励,工匠们也是如此。
墨临渊点头:还有治安问题。三千多人聚集,难免有宵小之徒混入。
云舒早有准备:我已命人筛选,剔除有前科者。同时,设立工人自治委员会,选举德高望重者担任组长,协助管理。再由护卫队负责秩序,确保工程顺利进行。
墨临渊眼中满是欣赏:考虑周全。舒儿,你总是能想到我想不到的地方。
行辕外,泉州城最大的广场——天恩广场上,人山人海。三千多名流民,男女老少皆有,衣衫褴褛,面容憔悴,却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。他们听说,靖王和昭宁郡主将招工建关,不仅管饭,还有工钱。对于失去家园的他们而言,这无疑是天降甘霖。
广场中央,高台已经搭好。墨临渊与云舒登上高台,台下顿时安静下来。所有人都仰头望着这对年轻的夫妻,眼中满是敬畏与期待。
墨临渊开口,声音洪亮而沉稳:诸位父老乡亲!本王奉皇命而来,为剿海盗,安海疆!今日,我们在此,正式启动昭宁关工程!
他话音刚落,台下便响起一阵议论声。有人兴奋,有人疑惑,也有人担忧。
什么是昭宁关能管饭吗?工钱多少?
墨临渊抬手,示意安静:昭宁关,将是守护泉州的海上长城!它将建在鹰嘴岬,俯瞰整个海湾,让海盗望而却步!本王承诺,参与建设者,每日两餐,皆有肉食;每月工钱,按时发放;工程结束后,优先分配永久居所!
台下顿时沸腾了。人们眼中闪烁着泪光,有人跪地磕头,有人高呼王爷千岁!
墨临渊转向云舒:具体事宜,由昭宁郡主安排。
云舒上前一步,声音清亮而坚定:诸位,我是昭宁郡主。今日,我们不仅建一座关,更建一个家!一个能让大家安居乐业的家!
她展开一卷图纸,高高举起:看,这就是昭宁关!它将有坚固的城墙,高耸的了望塔,雄伟的炮台!但最珍贵的,是它能守护我们的家园,让孩子们不再失去父母,让父母不再失去孩子!
台下一片寂静,许多人眼中闪烁着泪光。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颤巍巍地问:郡主,我...我老了,干不动重活...
云舒微笑着走下高台,扶住老妇人的手:老人家,工程需要各种人才。您会做饭吗?会缝补吗?会照料病人吗?这些都是重要的工作。在昭宁关,每个人都有价值。
老妇人泪流满面,连连点头:会,老身都会...
云舒转向众人:今日,我们将按名册分组。甲等工匠,负责核心结构;乙等壮劳力,负责土石方;丙等老弱妇孺,负责后勤保障。工分制度,公平透明,多劳多得!
她命人抬出几大筐粮米、肉干、布匹,堆在广场中央:这是第一批物资!今日登记,明日即可开工,后日便有工钱和粮食!
台下顿时沸腾了。人们有序排队,按名册登记。云舒亲自监督,确保公平。墨临渊则在高台上,目光如炬,扫视全场,警惕任何异常。
突然,人群中一阵骚动。几个衣衫不整的壮汉挤到前面,高声叫嚷:凭什么先登记那些老弱妇孺?我们才是最需要工作的!
云舒眉头微蹙,墨临渊眼中闪过寒光。护卫立即上前,将几人围住。
云舒不慌不忙,走到几人面前:诸位,登记不分先后。但工程需要各种人才。老弱妇孺,也有他们能做的工作。大家各司其职,才能建好昭宁关。
其中一人冷笑:哼,说得好听!谁知道你们是不是克扣工钱,中饱私囊!
墨临渊大步走下高台,目光如电:你是何人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