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功的喜悦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,激起的涟漪虽美,却终将归于平静。云舒深知,实验室里完美的样品,若不能转化为惠及万民的产品,便只是镜花水月。她迅速从“创造者”的角色中抽离,以一种近乎冷酷的理性,投入到更为繁琐、却至关重要的“标准化制定者”与“体系搭建者”的工作中。澄心院的氛围,也随之从突破性的狂热,转向了一种秩序井然的、工业化般的严谨。
第一要务,是制定那份名为《口服牛痘疫苗生产标准规范》的奠基性文件。
云舒伏案数日,几乎不眠不休。她使用的并非毛笔,而是自制的炭笔,以便于快速书写和绘制简图。这份规范之详尽,超越了太医院所有典籍的总和,其严谨程度,在这个时代堪称开天辟地。
* 原料标准篇:她为每一种物料设立了近乎苛刻的准入门槛。“桃胶,必选滇南哀牢山所产,色如琥珀,剔透无杂,泡发率需达十倍以上。”“蜂蜜,须为荆条花初蜜,波美度不得低于四十二度,且需以双层细绢过滤三次,目视无任何蜂蜡杂质。”“甘草,取其主根,研磨细度需达‘入手无痕,入水即溶’之境。”
* 制备工艺篇:她将最终确定的生产流程,拆解为一百零八个明确步骤。从“桃胶于辰时以深井活水浸泡,需足四个时辰,期间换水两次”,到“饴糖熬制,火候当以‘金丝挂旗’为度,过则焦苦,不及则粘牙”;从“滴制琉璃管,孔径需均匀如初生胎发,滴落高度恒定二尺三寸,接收液为冷却至微温的茶油”,到“干燥室内,需以银炭保持恒温,湿度以‘干爽不燥’为宜,定时翻动确保受热均匀”……每一步都有量化指标、操作图示和关键控制点,要求操作者如同精密器械般严格执行。
* 环境与人员篇:她规定实验室每日需以苍术、艾草熏蒸消毒;所有参与制备者,需穿戴特制白色棉布罩衣、帽、口罩,操作前需以七十五度烈酒净手至腕部以上,并互相检查。制备区、原料区、成品区严格分区,物品流向单一,绝无交叉。
* 质量检验篇:这是规范的核心。她设立了“中间品检验”与“成品放行检验”。不仅要求微囊形态圆整、大小均匀、干燥失重小于百分之五,更设立了严格的生物检定法:随机抽取成品样本,重新溶解后,接种到特制的鸡胚尿囊液中,培育三日后观察痘斑生长情况,以半定量的方式评估活病毒含量与效价,确保每一批产品都拥有稳定且足够的免疫原性。
这份规范,是工业化生产的灵魂。云舒召集所有人员,逐条宣读讲解,要求人人熟记成诵,考核通过方可上岗。她强调:“在此地,规矩大于天。任何一步的疏漏,都可能让之前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,甚至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。我们手中掌握的,是性命,不容丝毫侥幸!”
第二项重任,是编写《口服牛痘疫苗接种使用手册》。
这份手册面向的是终端的执行者,可能是太医,也可能是乡间的郎中、识字的稳婆。云舒力求语言通俗如白话,配以她亲手绘制、再由画匠临摹放大的示意图:如何辨认疫苗颗粒、如何用量匙取用、如何用温水送服、如何观察孩童反应。
手册明确列出了:
接种对象:六月龄以上,未曾出花之健康孩童为首选,成人未出花者次之。
禁忌与暂缓:明确告知,高热、严重湿疹、及已知对饴糖、甘草过敏者禁用;轻微感冒者可暂缓。
接种后反应与处理:详尽描述了百分之五左右孩童可能出现的、一过性的低热(通常不超过一日)或食欲稍减,告知此为正常免疫反应,多饮水、注意观察即可。同时,用加粗图框标出了需要立即就医的严重过敏反应指征(如全身红疹、呼吸急促、眼睑口唇水肿),虽概率极低,但必须警示。
接种记录:她设计了统一的登记表格,要求记录接种者姓名、年龄、住址、接种日期、疫苗批号、接种人签名。这不仅是责任追溯,更是未来进行流行病学效果评估的宝贵数据。
第三项,也是最具挑战的,是培训第一批“种子教员”。
云舒从团队中遴选出五名心思最缜密、表达最清晰、且最具耐心的年轻医官:赵珂、李清风、王芸、孙毅、周宁。培训地点,她特意选在了澄心院一间布置得如同寻常百姓家的厢房内,而非明亮的实验室。
“在这里,你们面对的不是冰冷的器皿,而是活生生的人,是可能因为你们一句话、一个眼神就决定是否相信这‘糖丸’的父母。”云舒的开场白直接定下了基调。
她亲自扮演各种类型的“困难户”,对学员们进行车轮战式的考验。
她扮演一位多疑的农妇,紧紧抱着孩子,眼神充满警惕:“官爷,这好好的为啥要喂娃吃糖丸?天上能掉馅饼?别是拿咱娃试什么邪术吧?”
饰演接种官的王芸有些无措,试图讲道理:“大娘,这不是邪术,是预防天花的……”
“天花那是老天爷收人!能预防?你诓鬼哩!”云舒立刻打断,语气激动。
云舒叫停,亲自示范。她并不急于反驳,而是蹲下身,目光与农妇齐平,语气柔和:“嫂子,我晓得你担心。咱当娘的,谁不盼娃好?你看村头张铁匠家的小子,去年得天花没了,多疼人啊。”她先共情,建立信任基础,然后才话锋一转,“这糖丸,就是让娃自个儿身体里长出力气,等真的天花邪气来了,娃自己就能把它打跑。就像咱平时让娃多吃饭,身子骨壮了,不容易得病一个理。这糖丸,就是专门帮娃练这打天花力气的饭。”
她扮演一个溺爱孙子的老奶奶,心疼孩子:“哎呦,是药三分毒!我孙孙没病没痛的,不吃不吃!”
饰演的李清风耐心解释:“奶奶,这不是治病的药,是防病的……”
“防病?我孙孙壮实着呢!用不着!”云舒摆手,态度坚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