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站住,掏出笔记本。
翻到新的一页,写下:“这城活了。”
笔尖顿了一下,他又加了一句:“理想不是喊出来的,是一步步走出来的。”
身后传来脚步声。郑归快步走来,手里拎着个布包。
“祁主任,我把父亲当年的工伤材料重新整理了。”他把包递过来,
“我想申请成立劳工权益服务中心,就在南区工业园设点。”
祁天佑接过包:“明天提交方案,我批。”
郑归敬了个礼,转身走了。
不远处,林华华坐在长椅上写东西。她穿着制服,膝盖上放着记录本。
祁天佑走近时,她抬头。
“我在写绿色司法联动建议。”她说,“环保案件可以和公益诉讼衔接,避免企业换壳重生。”
祁天佑点头:“交一份正式提案,我让检察院对接。”
她低头继续写,笔尖很稳。
陈河站在几步外,手里拿着一份文件。看到祁天佑,他走过来。
“纪委列席记录已完成。”他说,“政策流程公开透明,没有发现违规操作。”
祁天佑接过文件扫了一眼:“辛苦。”
“陈老要是知道今天这局面,会高兴的。”他说完,转身离开。
孙连城打来电话:“调度会纪要已经发你邮箱。财政局说资金最迟周三到账。”
“好。”祁天佑说,“通知企业代表,周四开见面会。”
电话挂了,他继续往前走。
江风吹过来,带着一点湿气。对岸高楼亮起灯,倒映在水面,像一排排火柴盒。
他停下,靠在栏杆上。
远处一辆公交车驶过,车身上印着“京州绿色转型示范区”。路边共享单车整齐排列,车身是清新的蓝白色。
一个骑滑板车的小孩从他身边冲过去,嘴里喊着:“爸爸,我看到祁主任了!”
父亲追上来,不好意思地笑了笑:“孩子最近学校天天讲您的事。”
祁天佑也笑了:“别讲我,讲大家一起做的事。”
那人点头,牵着孩子走了。
他重新打开笔记本,翻到最后一页。
那里贴着一张照片——高育良坐在藤椅上看书的背影。照片
他摸了摸左手小指。扳指不在手上,柳小叶戴着。
但他记得她那天的话:“孩子听到了,他的爸爸敢说话。”
手机又震了。
是柳小叶发来的消息:“材料交接顺利,中纪委受理了。”
他回了个“好”字。
抬头看天,星星开始冒出来。城市灯光太亮,只能看见几颗最亮的。
他合上笔记本,往回走。
路上经过一家药店。橱窗里摆着抗抑郁药。他想起吴惠芬的学生,那个总背着《汉书》的女孩。她昨天发朋友圈,论文被收录进党校教材。
再往前,是社区公告栏。上面贴着最新通知:“零碳产业园招工公告”,底下密密麻麻签了名字。
他站在栏杆边,看了一会儿。
夜风把公告纸的一角吹起来,又落下。
一辆环卫车缓缓驶过,车尾灯红光扫过地面。
他转身,朝市政府方向走去。
(全书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