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天佑走出市委大楼时,阳光正好。
他没看天,也没停步,手里捏着那份刚散会的会议纪要。
纸页边缘被他拇指磨出一道折痕。孙连城跟在后面半步远,嘴里说着“中午一起吃饭”,语气却像在赶客。
会议室里的空气还压在他胸口。九点三十七分,会议开始,孙连城站上台,拿着稿子念:
“光明区环保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,总体向好,基本达标。”
他语速平稳,像是背过无数遍。台下几位部门领导低头翻材料,有人打了个哈欠。
祁天佑坐在侧位,风衣没脱,公文包放在膝盖上。
他记得飞机降落前看到的画面——大风厂旧址那片园区,烟囱冒出来的白烟不是蒸汽。
那是废气。
未经处理的工业排放。而孙连城嘴里的“绿色转型试点成效显着”,和窗外真实的世界差了十万八千里。
稿子念完,孙连城坐下。没人提问。场面安静得像一场排练好的戏。
祁天佑合上笔记本,中指推了下眼镜框。他开口,声音不高:“讲真,数据不实,政策难行。”
全场目光集中过来。
他没停顿:“你提到的整改企业共三十七家,我查了环评系统。
其中三家重点排污单位未列入名单。新光化工、东联冶炼、恒源机械,环评分别过期六个月、八个月、十一个月。
这三家企业上月用电量同比上升百分之二十三,生产负荷明显增加。它们的排污口在哪里?监测数据呢?”
孙连城脸色变了。他张了张嘴,想说什么,又闭上。
祁天佑继续说:“我不是来听汇报的。我是来解决问题的。
建议成立专项小组,七日内完成实地复核,重新上报台账。
否则,这个‘基本达标’四个字,写在纸上是成绩,落在地上就是隐患。”
会议室彻底安静。有人低头翻文件,有人交换眼神。
主持会议的副市长咳嗽两声,勉强点头:“这个提议……可以研究。”
散会后,走廊里人走得差不多了。祁天佑正往电梯口走,孙连城从茶水间出来,拦住他。
“祁主任,”他说,“京州的事,急不来。”
祁天佑停下。
“有些数,写在纸上和落在地上,是两码事。”孙连城笑了笑,手插进裤兜,
“你刚来,不了解情况。有些企业牵一发动全身,动了它,工人失业,税收下滑,谁担得起责任?”
祁天佑看着他:“那你告诉我,落在地上的数据,是多少?”
孙连城一愣。
“你说急不来,那你告诉我,新光化工每天排多少吨废水?
东联冶炼的脱硫设备什么时候坏的?
恒源机械的在线监测是不是被人动了手脚?”祁天佑往前一步,“三天后我要看到真实台账。
不是编的,不是凑的,是跑出来的数据。否则,我就亲自去厂里问工人。”
说完,他绕过孙连城,走向电梯。
他知道不能退。也不能吵。
这些人等着看他是不是雷声大雨点小。
是不是又一个来镀金的年轻干部,走个过场就走人。他必须让他们明白,他是来改规则的。
司机在楼下等,车门打开:“先回招待所吧,您一路也累了。”
祁天佑没动。
他看向街对面那片老旧居民区。楼体发黑,窗户歪斜,水管外露。
空气中飘着一股刺鼻味,像是化学品混着下水道的臭气。
“不去招待所。”他说,“去那边。”
秘书愣了一下:“可您还没安顿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