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1章 会议桌上的较量(1 / 2)

祁天佑走出教学楼时,手机震动了一下。

是技术组发来的确认消息:

五家壳公司注册信息已归档进风险数据库,标记为“一级关联”。

他没回信,把手机塞进西装内袋,径直走向部委大楼东侧电梯间。

八点五十七分,会议室门打开。

长桌两侧已坐满司局级干部,王建国在靠后位置翻着文件,抬头看了眼祁天佑,又迅速低头。

祁天佑走到自己座位,放下公文包,

取出三份打印好的材料,一份自留,两份推到邻座空位前,

那是部长和一位副部长的习惯位置。

会议九点整开始。

议题是“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政策优先级调整”。第一位发言人主张“稳字当头”,

强调现阶段必须保障Gdp增速,环保督查应适度放缓。

第二位附和,称地方反馈压力巨大,部分企业已出现资金链紧张迹象。

第三位刚开口说“建议暂缓碳排放权交易试点”,祁天佑抬手示意请求发言。

主位上的部长点了头。

祁天佑站起身,不急不缓打开投影。

屏幕亮起,第一张图是过去七十二小时内新增的工商注册数据。

“讲真,”他说,

“我们可能低估了某些人对政策空白的嗅觉。”他放大其中一行记录,

“赵德汉妻子名下五家公司,两天内完成注册,经营范围全部包含‘生态修复’与‘碳汇开发’。

法人不同,代理机构一致,开户行集中,注册地址共用一个虚拟产业园。”

会场安静了一瞬。

“这不是创业热情,是标准真空期的抢滩行为。”祁天佑切换页面,展示一张资金流向模拟图,

“如果放任不管,三个月内就会出现批量伪造造林面积、虚报固碳量的案例。

然后通过碳配额交易,把钱洗进房地产或境外账户。”

有人轻咳一声:“你这属于推测吧?没有实证。”

祁天佑没反驳,调出第二组数据。

“这是近五年环保政策收紧后的六个月里,绿色技术领域投融资增长率。”

图表呈波浪式上升,

“平均增幅37%,最高一次达52%。

每次督查启动后,清洁能源、节能设备、环境监测类企业融资活跃度显着提升。”

他顿了顿,“所以我想说,环保不是拖累经济的负担,而是倒逼产业升级的扳机。

真正压制增长的,从来不是监管本身,而是监管滞后带来的套利空间。”

坐在对面的一位副司长冷笑:

“年轻人懂理论,不懂执行。

地方上什么情况?

上有政策下有对策,你以为画个模型就能杜绝变形?”

祁天佑点头:“您说得对,潜规则确实存在。

但正因为存在,才更需要提前布防。”

他切到第三张图,“我建议推行‘双轨制’,环保一票否决+容错补偿机制。”

全场目光集中过来。

“一票否决守住底线,任何重大生态破坏项目直接叫停;

同时设立过渡基金,对主动转型的企业提供贴息贷款和技术支持。”他补充,

“不是一刀切,也不是放任自流,而是在红线与弹性之间找平衡点。”

部长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。

祁天佑继续:“目前已有六个试点地区验证该模式可行性。就业安置率94%,

社会资本参与度稳定在68%以上,

最关键的是信访量同比下降41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