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天佑走出廊桥时,阳光正照射在候机厅的玻璃幕墙上。
他没停步,径直穿过接机人群,黑色登机箱轮子压过大理石接缝发出短促震动。
一辆深灰公务车已在出口等待,车门拉开,司机只说两个字:“部委。”
车行四十五分钟,穿过多条环线,最终停在一座灰白色主楼前。
正门无标识,仅有一块铜牌刻着机构简称。
祁天佑下车,三件套西装未皱,袖扣在日光下闪过一道微光。
他抬手推了下眼镜框,右手小指习惯性地蹭过镜腿。
前台在二楼东侧,穿制服的女同志抬头看了眼时间:“九点零七分。”
“讲真,调令写的是九点整。”祁天佑从公文包取出文件夹,
抽出组织部调令原件与高育良批注复印件,轻轻放上台面,
“程序上,我已报到。”
女同志翻看两页,拨了个内线电话。
五分钟后,办公室副主任王建国出现在走廊尽头。
四十出头,衬衫第三颗扣子绷紧,左手夹着档案袋,脸上挤出标准笑容:
“祁同志,欢迎啊。这边请。”
他带路走向西区长廊,脚步不急不缓,
却把祁天佑引到了最靠里的房间,门牌编号047,漆面剥落,窗框积灰。
推门进去,一张旧办公桌,一台未联网的台式机,桌上还留着前任用过的茶杯底印。
“临时安排,条件简陋些。”王建国语气平淡,
“权限系统要走流程,得等几天。”
祁天佑环视一圈,没说话,只点头。
十点整,政策研讨会议室开门。
圆桌坐了十二人,清一色司局级干部,平均年龄五十二岁。
主持人是综合司司长,开场便宣布增加临时议题:
“当前环保督查对地方经济影响评估,请新人先谈看法。”
所有目光转向祁天佑。
他起身,没打开笔记本,也没看资料:
“讲真,现在很多人把经济下行归咎于环保加压,这逻辑站不住脚。”
顿了顿,
“去年全国县域数据出来,环保投入每增加一个百分点,绿色产业就业率上升零点七三个点。
真正拖累经济的,不是监管严了,是转型慢了。”
会场轻微骚动。
“以京州为例,过去三年关停两百一十七家高污染企业,
同期新增环保技术类岗位四千三百个。
关键不是要不要查,是怎么查。”他语速平稳,
“建议分类施策、梯度推进。
一类企业立即整改,
二类给六个月缓冲期配套技改资金,
三类直接淘汰。
不能一刀切,也不能放任自流。”
说完坐下。
几秒沉默后,东北籍副部长低头记了两笔。旁边财政司老司长微微颔首。
王建国坐在角落,手指敲了敲膝盖。
会议结束已是中午。
祁天佑回047室,发现电脑依旧断网,桌角多了一张打印签收单,要求补交三份政审材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