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章 汉东局势(1 / 2)

祁天佑的指尖在梨木桌面上轻敲,三下一组,节奏如老柳摆般恒定,未因茶室里凝滞的空气有半分偏差。

陈河斜倚在纪委档案室的防火门边,黑色耳机线还绕在颈间,耳麦里的电流声刚落,技术员的声音便钻出来:

“比对完成,系统锁定赵立春笔迹特征。” 他抬手抹了把脸,指腹蹭到眼下青黑,像是熬了不止一个通宵。

最终鉴定报告递来时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,他捏着 U 盘插进加密终端,看着进度条一格格爬满,在百分之百的瞬间,指节发白地按下回车键。

手机在裤袋里震动,来电显示是串无归属地的乱码,他却熟稔地划开接听键。

“倒计时结束没有?把最终版推去巡视组内网。” 那头的声音压得很低,裹着电流的杂音。

“已上传至隔离区,柳主任在那边接应。” 他回话时喉结动了动,目光扫过档案架上标着 “1988?矿权” 的铁皮柜,门缝里漏出半张泛黄的审批单。

凌晨三点十七分,省委家属院 b 栋地下车库出口,一辆黑色奥迪 A6 的近光灯刺破黑暗,光柱里浮着细小的尘埃。

柳小叶坐进驾驶座,风衣口袋鼓着个文件袋,封口处的中纪委红章在暗处泛着冷光。

她没系安全带,先抽开袋口翻了两页,指尖停在笔迹鉴定图谱上 ,

1988 年那份特批文件的 “春” 字,与赵立春近期批示的同字并列,末笔那道钩挑的角度误差,被红色标注框圈出:小于 0.3 度。

她从包里摸出钢笔,在扉页写下:

“根据《纪检监察机关案件监督管理办法》第十四条,建议提级办理。” 字迹一笔一画,没有多余的顿笔,像她此刻的神情。

赵立冬的书房里,厚重的天鹅绒窗帘将晨光挡得严严实实,只剩台灯在地板上投出圈昏黄的光,照亮散落的纸片。

他蹲在铁盆边,打火机的火苗舔过银行流水复印件,纸边蜷成焦黑的卷,火光映得他额角的汗珠发亮,顺着鬓角滑进衣领。

手机在桌面上静音震动,他瞥了眼屏幕,是办公厅值班秘书的消息:“文件流转登记号 ZJ-6593,标注‘待核验’。”

他没回复,只把最后一张账本残页扔进铁盆。火势猛地蹿高,照亮墙上挂着的线装本《资治通鉴》,

书页间夹着的娱乐城 VIp 卡被热浪掀得微颤,卡面的烫金 logo 在火光里闪了闪,又沉进阴影。

柳小叶的车驶进省委大院南门,保安扫了眼车牌,抬杆的动作没半分迟疑。

她没往办公楼前的停车场去,反而绕到书记专用通道的侧门,下车时拎着文件袋,腕间的机械表正指向四点五十二分,秒针咔嗒咔嗒地走着,像是在数着时间。

门卫伸手要登记,她从包里抽出中纪委授权函,声音平稳:

“本案涉及跨年度系统性违纪,依据第七条规定,巡视组有权优先呈报。”

函件上的公章在晨光里格外清晰,门卫犹豫片刻,在登记本上签了字,放行时目光还落在她手里的文件袋上。

走廊尽头的书记办公室外,柳小叶站在窗边,没看手机,也没踱步,只把文件袋里的材料重新理了理。

抽出一张房产证复印件,十三套房产的地址密密麻麻列在上面,从京州老城区到新区核心地块,产权人那一栏写着 “李三阳”,是赵立冬妻子的名字。

她将复印件夹在报告首页,动作干脆得没有一丝迟疑,仿佛演练过无数次。

六点零三分,书记办公室的灯突然亮了。

十分柳后,内部通讯器里传来书记秘书的声音:“柳主任,可以进来了。”

她推门而入,将文件袋放在办公桌左侧的文件栏旁,没多言,只站在原地。

书记翻开报告,目光先是扫过扉页的提级建议,随即停在笔迹比对页,

手指轻轻摩挲着 “春” 字的钩笔处,指腹蹭过纸上的红色比对线,没说话。

“旧案重查?” 良久,他抬头问,声音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疲惫。

“不是重查。” 柳小叶迎上他的目光,

“是闭环验证。当年特批的矿权转让,既没走公示程序,受让方的关联企业至今还在运营;

去年环保整改期间,那块地还查出非法排污,废水直接排进了下游的水库。”

书记没接话,继续往下翻,翻到房产证复印件时,眉头几不可察地动了动,指尖在 “十三套” 那行字上顿了顿。

就在这时,手机在桌面上震动起来。他拿起来看了眼屏幕,是祁天佑发来的短讯,只有一句话:

“讲真,如果 1988 年的‘特事特办’能复制到现在,那今天的环保整改,是不是也能‘特殊情况特殊处理’?”

他盯着这句话,指尖在屏幕上悬了悬,又回头看向报告首页的房产证复印件,眼神一点点沉下去,像积了云的天。

七点十八分,书记拿起座机,手指按常委办的号码时没半分犹豫:

“通知所有常委,十点在常委会议室紧急碰头。议题:历史遗留问题专项审查,带上 1988 年以来的矿权审批档案。”

挂断电话,他把报告合上,手指在深蓝色封面上停留了两秒,忽然抬头问:

“这份材料,是谁在背后推动?”

柳小叶站得笔直,语气依旧平稳:

“程序上,是案件监督管理室发现 1988 年审批档案的疑点,发起复查;

技术鉴定确认笔迹关联后,按规定提级上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