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章 破局(2 / 2)

“是整套权力世袭的操作逻辑,怎么用名校背景美化履历,怎么靠文化项目积累资本,怎么通过联姻织成利益网,把非法的好处包装成‘合法传承’。

这才是值得学术界盯着的现象,是能写进教科书的案例。”

“可发表后的地缘政治影响……” 女学者的话没说完,就被祁天佑打断。

“影响已经开始了。”

他指尖在触控板上一划,侧屏的社交媒体动态像潮水般涌上来,

#handongpoliti 的浏览量正以每秒几千的速度跳涨,

“过去四十分钟,这个话题的浏览量破了百万。

国内的高校论坛里已经有镜像帖,学生在自发组织读书会,拆论文里的细节。你们压不住真相的,

现在选的不是发不发论文,是站在历史的哪一边 ,是挡着光,还是跟着光走。”

会议主席沉默了半分钟,终于点了头:“我们会加快评审流程,明天给答复。”

关闭视频的瞬间,舆情监测面板弹出新提示:

境内社交平台上的讨论刚冒头就被删除,关键词 “汉东”“赵家” 成了敏感词,

但境外的镜像站点却在疯长,Reddit 的讨论区、telegra 的频道里,有人在整理时间线,有人在翻译论文片段,连维基百科都多了条临时词条。

手机突然震动,柳小叶发来一条暗码:“风起了,别让火燎到你。”

祁天佑回拨过去,只响了一声就挂断, 多一句都可能被监听,有些话,彼此心里清楚就够了。

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撞开,孙玉晓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进来,膝盖在门槛上磕了一下也没顾上揉,脸

色白得像纸,手一抖,电脑差点摔在地上。

“他们黑了我的校园网账户!” 她的声音带着哭腔,指尖在键盘上乱按,屏幕上全是乱码,

“本地备份全没了,刚才插 U 盘,主机直接弹出警报 , 他们连硬件端口都锁死了!”

“早料到了。” 祁天佑打开保险柜,拿出一部磨掉漆的全封闭式离线终端,机身没有任何接口,屏幕右上角贴着 “光明区信访办” 的暗记,

“从现在起,你住到光明区信访办的招待所,门口有孙连城安排的便衣,安全没问题。

每天只通过短波电台传摘要,别联网,别见陌生人,连外卖都让前台代收。”

“可我还想做点什么……” 女生攥着终端,指节泛白。

“你已经在做了。” 祁天佑盯着监控大屏,境外的转发量还在涨,国内的镜像帖像野草,删了又冒出来,

“每多一个人看这篇论文,赵家的地基就多一道裂缝。他们不怕纪委查,怕的是全民围观 。

怕所有人都知道,他们的权力是偷来的。”

话音刚落,电脑右下角弹出猩红的舆情警报。

某知名网络平台首页挂出专题,标题《起底 “吴氏论文”:境外势力操弄的反华工具》格外刺眼,

文章里说作者伪造史料、收外国资助,还附了张模糊的合影,说她和 “敌对组织成员” 密会。

祁天佑点下放大键,照片里的汉东大学校庆背景板清晰可见 ,

那是去年校庆时的集体照,他自己就站在女生身后第三排。

他忽然低笑出声,笑声里裹着寒意,手指飞快地截取 URL,转发到反舆情作战群里,附言:

“他们开始造谣了,启动 b 计划。”

三分钟刚过,群里炸开了锅。数十个隐藏的独立博主同时发拆解帖,第一张图就戳穿了 “境外势力” 的身份,

那是省文联的退休干部,去年还拿过国家文艺奖章;

技术流账号扒出发帖 Ip,直接指向赵立冬名下的文化传媒公司内网,连路由器的 Ac 地址都没遮。

评论区的风向像被猛风吹转,刚才还在骂 “汉奸” 的网友,转眼全在刷 “赵家急了”“求论文全文”“坐等后续”。

舆情监测面板上,“吴氏论文” 的搜索量直线飙升,压都压不住。

祁天佑站起身,走到墙边的电子地图前。

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点,标注着赵家的关联企业、审批项目、舆情节点,中央那颗红点正闪得厉害。

那是论文事件的坐标,像一颗钉子,死死钉在赵家的权力网上。

他拿起记号笔,在 “文化洗白” 的区域重重画圈。

笔尖划破纸页,发出一道轻微的撕裂声,像给那张密不透风的权力网,划开了第一道裂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