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章 补路(2 / 2)

陈河喘了好几口气,才慢慢站直。他用鼠标框选住那行批注,启动笔迹比对模块。

三秒后,绿色的数字跳出来,刺得人眼疼:【与赵德汉近期签批文件重合度 97.3%】。

“执笔人。” 祁天佑轻声说,“不是决策者,但这笔账,得算。”

就在这时,系统突然弹出一条关联提示,红色的感叹号闪个不停:

【检测到相似批注模式,建议查阅 1987 年水利项目备案(编号 hb-1987-12-wp)】。

祁天佑的眼神亮了亮:“你昨天说想调这份文件?”

“说了,但没敢报上去。” 陈河点头,手指悬在屏幕上,“他们把 1987 年的水利项目封得比这个还严。”

“不用报。” 祁天佑指了指后台,“我让周管理员提前备好了审批流,现在就能调。”

陈河盯着屏幕,忽然低低笑了一声,笑声里裹着涩:

“他们以为封了档,就能把事儿抹了?

数据不会撒谎,纸面上的字也不会沉默。二十年前,他们用一句话压下案子;今天,我就用这一句话,把他们埋的东西全挖出来。”

他点开专案登记簿,新建条目的光标闪着。指尖落下时,没再抖:

【关于赵氏集团长期非法排污及权力庇护问题的初步核查】申请人:陈岩石,协办人:祁路阳。

依据:Et-1988-07 备案材料、视频证据包 V1.3、历史笔迹比对报告

点击 “提交” 的瞬间,系统弹出提示:需上传原始载体认证信息。

祁天佑拔出 U 盘,透明的物证密封袋 “哗啦” 一声响。

他签上名字,日期,把袋子贴在操作台的证物区 , 标签上的 “原始载体” 四个字,像枚印章。

“从现在起,这不是私人调查。” 他说,“是组织行为。”

陈河看着屏幕上旋转的加载图标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办公桌边缘。

那里有道浅痕,是多年前养父用钢笔尖划的,当时还笑着说 “记着,办案子得留痕”。

“养父退休那天,把工作证交上去,一句话没说。” 他喃喃道,声音轻得像要飘走,

“回家就坐在院子里晒太阳,从早上坐到天黑。我以为他认命了,后来才在他的笔记本里看到 。

每一次异常审批的时间、签名的习惯、对方的电话记录,他全记着,最后一页写着:

‘如果有一天有人接着查,请替我走到终点。’”

祁天佑没接话,只是把那本牛皮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,提笔写下一行字,笔锋像陈岩石的:“重启专案,代号‘补路’。”

系统提示音 “叮” 地响了:

【初核申请已受理,进入材料归集阶段】。

档案室的灯光忽然闪了一下,冷光晃过两人的脸。陈河又开始咳嗽,咳得肩膀发颤,左手死死按着胸口。

祁天佑扶他坐到休息区的椅子上,顺手关掉主灯,只留角落一盏台灯 ,昏黄的光裹着两人,像个安全区。

桌面上,1988 年的草案摊着,油墨色沉得发旧,那行批注还在。

祁天佑正想找降压药,陈河突然抓住他的手腕,力道大得惊人:

“等等。” 他盯着屏幕角落,声音发紧,“那个文件夹…… 刚才不是开着的。”

祁天佑回头,心脏猛地一沉。

系统后台的进程列表里,一个灰底的 “临时缓存_0421” 隐藏目录正亮着,进度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爬动 。

它在拷贝 hb-1988-07-Et 的所有数据,目标 Ip 被多层掩码覆盖,根本追不到源头。

有人在监控他们。

陈河的脸色瞬间白了,但眼神里的劲没散。

他撑着桌子站起来,重新走到屏幕前,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:

“明天我要申请调阅赵立春任期内所有‘特批通道’项目清单。”

沙哑的声音里,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,“不只是环保,还有国土、税务、工商 , 凡是盖过这个批注的,全部重审。”

祁天佑点头,指尖已经落在后台的 “加密传输” 按钮上:

“我会整理资金流向的佐证,后天一早提交。”

“还有那个车牌号。” 陈河盯着视频里的越野车,眼神像淬了火,“不管背后是谁,哪怕他是天王老子,我也要查到底。”

他站直身子,背影在台灯下拉得很长,像当年的陈岩石。

祁天佑扶着他往门口走,眼角余光扫过监控屏幕,画面里空无一人,只有服务器的灯在闪。

走到门口时,陈河忽然停下,回头看了眼操作台。

那本《纪律审查实务手册》还躺在地上,封面朝上,扉页上的字露着:

“执纪者,当为正义留路。”

他弯腰捡起书,轻轻拍了拍灰,说:“走,去会会那个‘临时缓存’。”

祁天佑点头,推开门 , 走廊的灯亮着,空无一人,但两人都知道,

“补路” 的这一程,才刚刚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