庄卫东的批示言简意赅:“同意。调研要深入客观,注意听取各方面意见。” 朱安邦则批注:“调研应重点关注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。”
大佬们的批示,如同一声发令枪。很快,一个由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带队,省委政研室、省发改委、省商务厅、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处级干部组成的联合调研组迅速成立,奔赴东河。
调研组的到来,在东河区引起了不小的震动。明眼人都知道,这绝非一次普通的例行调研,其背后指向的,是近期东河区内部激烈的路线之争和权力博弈。
李卫国、陈临海、赵东升都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,心中各自绷紧了一根弦。
李卫国召集陈临海和赵东升开了一个小会,统一口径:“调研组的到来,是省委省政府对东河工作的关心和重视。我们一定要积极配合,全面、客观、真实地汇报情况。无论是成绩还是问题,都不回避,不夸大。尤其是你们两位,政府的主要领导,更要展现出班子的团结和担当。”
陈临海面色平静地表示服从区委安排。赵东升则难掩一丝兴奋,他认为自己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,这将是他在省级领导面前展示能力、扳回一城的天赐良机。
调研组的组长,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周平,是一位年近五十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、言谈举止极为严谨的干部。
他到达东河后,并没有急于听取汇报,而是要求东河区提供近三年来详细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、各项规划文件、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记录摘要,以及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的全部资料。其
专业和细致的程度,让接待人员倍感压力。
一场围绕东河发展主导权和政治前途的、没有硝烟的高级别“考试”,悄然拉开了帷幕。
陈临海和赵东升,这两位东河舞台上的主角,即将迎来他们仕途生涯中一次至关重要的“同台竞技”。
调研组的阵容和行事风格,本身就传递出丰富的信息。周平副主任是省委有名的“笔杆子”和“政策通”,以作风严谨、不偏不倚着称,深得省委主要领导信任。组员来自不同部门,涵盖了综合协调、政策研究、经济管理和行业监管等多个领域,确保调研视角的多元和立体。
他们谢绝了东河区安排的豪华接待,坚持住在政府招待所,吃工作餐,显示出不扰民、求真务实的姿态。
在调研组抵达的当晚,赵东升就通过自己的渠道,私下约见了调研组中一位来自省发改委、与他相熟的处长,在一处僻静的茶舍进行了“非正式沟通”。
他再次强调了报告中的观点,并“忧心忡忡”地表示,东河目前的发展思路过于保守,陈临海在政府内部威信过高,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难以得到采纳,长此以往,东河的发展潜力将被扼杀。他希望通过这位处长,能将更多“真实”的情况传递给周平副主任。
感谢所有书友的追更催更,加入书架,更感谢五星好评的所有书友。希望没有书评的书友抽点时间给个五星好评,多多章评段评,非常感谢。